共享經濟是近年的熱門詞彙,單車、尿袋、雨傘都可以共享,今日又多了個新成員——共享睡眠。
共享睡眠其實就是時鐘酒店的降級版,不是什麼新科技、新概念。實現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為「太空艙」膠囊床位加上一道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解鎖,然後就可以關門睡覺。關上門後,外面的人就無法打開,用戶會擁有完全私人的空間,不受打擾。
「享睡空間」是其中一間共享睡眠營運商,其膠囊版的時鐘酒店當然也是按時收費,高峰期半小時內 10 元人民幣,超出時間每分鐘 0.33 元;非高峰期半小時內 6 元人民幣,超出時間每分鐘 0.2 元,高峰期為 11 點到 14 點,就是午睡時段。其實也可以把它當作旅館住,因為每天收費 58 元人民幣封頂,算是很便宜,它還有 788 元人民幣的包月套餐。
目前享睡空間在北京開了 16 間、上海 3 間、成都 1 間,而且每間店最多只有 8 個床位。大部分店都是開在科技園、咖啡廳等創業者聚集的地方,應該就是看中他們作息不定時的特點,讓他們可以省下交通時間,爭取睡眠時間。
在忙碌的大城市,OT 超時工作是家常便飯,如果住得遠,翌日又要早上班,這類就近商業區、便宜的時租膠囊是打工仔的最佳選擇。不過,「享睡空間」雖然有提供一次性床單、枕巾等,但客人一個接一個,清潔度成疑。其次,膠囊使用全密封設計,壓迫感大、空氣不流通,隨時會與上一位客人的「氣味」同眠;發生緊急情況時可能也會阻礙用戶。
這類時租式的膠囊旅館在商業區應該會很受歡迎,雖然是便宜,但上面的問題也是會影響用戶的選擇。早前開幕的香港首間膠囊旅館,同樣是有時租選項、掃描二維碼 Check in,但環境就和「享睡空間」差天共地,當然收費也是相差很遠,不過它一定會提供更好的睡眠質量,怎樣選就由消費者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