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之後,danny姐終於在深夜時分借到實機,可以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動手玩。雖然由於時間有限加上太久無接觸 MIUI 的關係,只能夠就外觀手感的部分作簡單評價,不過暫時可以講的是,MIX 2 是一部由概念走入現實的手機。
先看外觀,由於螢幕由 6.4 吋減低至 5.99 吋,所以今代 MIX 2 明顯比第一代的小米 MIX 細小 – 不過重點是,螢幕比例由之前的 17:9 更動為 18:9,所以機身在比例雙會更窄,直接令單手握持的舒適度提升。物料上機背採用陶瓷背蓋,而中框則使用鋁金屬;而同時發佈的還有更尊貴的一體成形陶瓷機身版本,其白色版本實機吸引的感覺可以說是驚豔!
回說「正常版」的 MIX 2,雖然少了一體成形的驚豔,但實際上陶瓷背蓋吸引的印象還是深刻的:和黑色玻璃相比少了點透明感,但相對來講光澤提升,加上即使本身吸指紋的能力強,但塗層有效讓清理變得簡單,所以個人整體評價是非常高的。另外雖然沒有雙相機,但 MIX 2 的主鏡頭擺位比初代 MIX 合理,而用 18K 金稍為點綴鏡頭圈,以及機背下半一句 MIX DESIGNED BY XIAOMI 英語點綴,令整體顯得簡約大方。
由正面望過去,會發覺新機的左右邊框同上一代接近,都是屬於極窄的類型,而底部邊框則透過更細小的副相機模組,以及柔性配置的顯示晶片等等方案,變成比上一代窄 12%。不過因為機身本身亦都縮小的關係,所以此舉對於「屏佔比」的影響其實不大,甚至由於頂部邊框比上一代粗的關係,實際的「屏佔比」數字可能會稍低也不定。
至於頂部邊框變粗的原因,其實是和上一代使用的「懸臂式壓電陶瓷導聲聽筒」概念表現未如理想有關:今代的聽筒設計改為利用導管技術,將內部垂直放置的聽筒聲音導出,所以就需要預留空間予導管使用,結果就是頂部邊框妥協地加粗了一點。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即使變粗、即使「屏佔比」下降,小米 MIX 2 的實際「屏佔比」還是比市面上其他手機要出色。
到實際將 MIX 2 拿上手,不難明白發佈會上所講,其 5.99 吋螢幕機身實際大約同 5.5 吋 16:9 機身相近的意義。MIX 2 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可以單手操作的手機,只有當需要按左上角按鍵的時候,需要用到另一隻手去輔助。當然,寬度同 5.5 吋 16:9 機身接近,同時亦代表直向使用時,實際每行顯示的內容量是不變的,只有每版面的內容更多,捲動的次數可以減少而已 – 但對於經常要「刷屏」的低頭族來講,這已經非常足夠了。
至於顯示表現,雖然本身只有 FHD+ 2160×1080 解像度,但整體來講並沒有顆粒問題,顯示效果細膩,顏色表現同 danny姐手上的 MacBook Air 2011 相近;而雖說邊框稍為加厚,但大螢幕享受依然是一流。下方邊框雖然明顯較粗,但由於該位置貼近手掌,所以看螢幕時不會太過注意到,加上如廠方所講,需要位置安放副相機、顯示晶片等元件,所以即使我本身並不喜歡這類不平衡設計,但實際使用還是覺得可以接受。
其他規格方面,MIX 2 本身配備 Snapdragon 835、6GB RAM、64 / 128 / 256 GB 儲存(手上為 256GB 版本)、1200 萬像素單主相機、3400mAh 電池等。雖然新機的電量比上一代的 4500mAh 大為減少,但因為機身本身已經細小很多,而且最耗電的螢幕亦變小,所以這點妥協還是可以接受的。
看到最後,個人想重申的是,小米 MIX 2 其實是一部做了不少妥協的手機:因為要做出更多人接受的大小和重量,將原本超大的螢幕改成窄長的 18:9、希望讓通話表現提升而改用一般聽筒,令頂部邊框變粗、因為機身變小,所以電量只能稍為減低。但如果要比喻的話,初代的小米 MIX 就同初代 Audi TT 一樣,是直接由概念跳入發售階段的產品,而 MIX 2 則有如經過妥協,更偏向大眾的第二代。雖然兩者都未必能讓所有人接受,但 MIX 系手機只要持續發展,加上科技進步的話,要讓更多人接受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