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選擇手機不應只睇效能,手機成本不只有處理器及 RAM!

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又好多不同定位及規格的手機,都是針對不同市場的用戶群,而現時有不少消費者都將手機的處理器及 RAM 數放到最前,再以售價來評價這款手機抵唔抵,例如配 Snapdragon 835 賣$3千幾蚊的手機就必然抵玩! 如果以這個思維去看,平價 Snapdragon 835 機將會大賣?至於市場上賣緊五、六千蚊的大牌旗艦手機難道就無人要?

處理器+ RAM 只是手機硬件的其中一部份, 並非全部

其實講部機手機抵唔抵及好唔好用,除了睇處理器外,還要睇睇介面有什麼功能、手機設計、系統流暢程度、拍攝鏡頭的質素、電池的續航力及會否加入 HiFi 效能晶片等,是由多方面來判斷,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這些功能大都要相關硬件配合,例如高質素鏡頭及 HiFi 效能晶片往往會增加該手機的硬件成本。

近年手機生產商已再不單單追求規格效能,大多改向拍攝效能/功能、屏幕質素、音效輸出、人工智能及系統功能上著手,市場上有部份旗艦級手機還繼續停留在 Snapdragon 835 + 4GB RAM 這個組合,而沒有配上 6GB RAM/ 8GB RAM 的主因是要在成本上作出取捨,如果在加入新功能的同時,又再將規格提升的話,相信手機售價或會推得更高,情況與今年 Galaxy Note 8 一樣。

不過市場上,仍有部份品牌推出三千至四千的 Snapdragon 835 處理器手機,這批手機品牌大多是國內品牌。這些旗艦級手機,雖然在處理器用上 S835 再配上 6GB RAM 等,再以性價比高的價錢作推廣,不過這些手機除了高效能外,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的賣點呢?! 鏡頭的表現、手機的工藝及系統的功能,究竟屬於哪一個水平呢?

中階機沒有 NFC, 沒有 Type-C



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 有沒有發現國產中階手機或入門機大都不支援 NFC, 不用 Type-C 用 Micro USB, 這或多或少是因為採用了性能較好的處理器而放棄了其他硬件配備, 事實上這只是零件成本的調動, 而中階機的價位差距實際上只差幾百, 這幾百的差距往往就在這些不起眼的硬件規格上扣減!

近期的例子 Huawei Nova 2i vs Huawei Nova 2 Plus, 2i 賣 $2880 採用 Micro USB, Nova 2 Plus 賣 $3398 採用 Type-C。

驍龍 835 的效能你用得幾盡?!

筆者一向認為處理器的效能應按實際的需要來作考慮, 毫無疑問驍龍835 處理器效能出眾, 但實際上與驍龍820/驍龍660 相比在運行大型遊戲是真的有好大分別?! 實際感覺只是比流暢更流暢; 所以筆者一直以來比較留意新處理器所帶來的新功能, 例如 Kirin 960 剛推出時配合 Leica 雙鏡頭的運算技術是略有驚喜!

旗艦手機沒有特別賣點功能真的算是旗艦嗎?!

坦白講筆者對手機鏡頭的要求及拍攝體驗是十分講究, 一部手機攝影要有基本的水平才令我有意欲作詳細評測, 始終手機拍攝測試要試的項目比較多, 測試時間可謂非常長, 這除了是工作的一部份還算是我個人興趣, 早兩年大部份手機的拍攝體驗, 質素及拍攝功能大體一樣, 而虛化景深功能表現未能接受, 反觀今年某些品牌旗艦機明顯在這方面下了好大的苦功, 另外有些旗艦就加入慢鏡拍攝, 可能這些功能你們未必啱用, 但是我就認為係另一種樂趣! 當然除了攝影功能外, 其他賣點功能如 S-Pen, 全屏幕設計, 音質表現等等這些都算賣點之一!


驍龍 835, 660, 630

假如不追求新功能, 哪為何要用驍龍835呢?! 效能上我今年測試過近 30部電話, 每部電話至少打過3次白貓, 大體感覺驍龍660 行1080P 的流暢程度其實好接近驍龍 835 行 2K 屏幕, 驍龍835 與 660 實際體驗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分別, 不過呢兩款處理器價錢就有好大差距, 再者假如你不多玩手遊又不追新功能, 我反而更建議你使用驍龍 625/ 630 處理器, 因為驍龍625/630 的流暢程度是可接受範圍, 而續航能力就明顯較驍龍660/835 處理器優勝大約 20%, 即是開屏使用多1.5小時-2小時左右, 這多出的1-2小時基本可以確保的日常使用長達12-14小時! 這意味著只要有充電, 基本都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