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上路至今所遭遇種種問題,何嘗不是TLC的歷史重演。
其實不久前,Intel與Micron合資的IMFlash Technologies,才傳出QLC快閃記憶體良率大約只有48%。反觀同樣基於64層3D NAND模式製造的TLC,良率能夠達到90%之譜,由於兩造理論容量密度差異33%,這意味QLC真實成本可能反而比TLC還要高。目前投入QLC快閃記憶體生產行列,甚至已經推出固態硬碟產品的廠商,包含Intel/Micron、Samsung、Toshiba/WD、SK Hynix等幾大廠。
近日來自DigiTimes的消息指出,QLC良率是各大廠普遍面臨問題,廠商無不致力於將良率提升到50%以上。然而從TLC過往的發展經驗來看,QLC由於本身複雜度因素,會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到TLC 3D NAND當前的良率水準。而這段期間內,已經推出固態硬碟的廠商,大概只能繼續硬著頭皮出貨。甚至到了2019年上半年,由於QLC次級品可能會流入市場,進而影響到市場供需平衡與合約價格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