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乃成功之母: Coca-Cola,Netflix 和 Amazon 是如何從錯誤中汲取經驗的

現在有很多成功的商業領導者都開始鼓勵他們的員工進行嘗試,不要懼怕失敗和錯誤,這是為什麼呢?

五月,在 James Quincey 剛剛成為 Coca-Cola 的 CEO 後就面向所有員工做出了:「去犯錯」的講話。「如果我們不去犯錯」,他說到,「那麼說明我們還不夠努力。」

六月,現在如日中天的 Netflix 公司 CEO Reed Hasting 反而很擔憂公司前程,他擔憂的是他們旗下現有的熱門劇太多,而砍掉的新劇太少。「我們的熱門劇集比例太高了,」他在一次科技交流會上表示。「我們必需承擔更多風險…來創造更多瘋狂的東西…我們需要更高的「砍劇率」。」

Amazon 的 CEO Jeff Bezos 是世界範圍內公認的非常成功的商人,Amazon 能有今天的成績和他的關鍵性決策是分不開的,但他也表示公司的成長是建立在失敗上的。「做出大膽的決定是需要實驗的,」他在 Amazon 買下 Whole Foods 後簡短的解釋到。「一旦有了實驗,你將無法預測這些實驗是否會成功。實驗本身就是需要失敗的。但只需要一小部分成功就能彌補非常非常多失敗帶來的損失。」

這些 CEO 們傳達出來的訊息非常容易理解——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中國古話,但實際上要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對於大部分企業家來說,很多失敗都是致命的,以至於大部分企業家都非常懼怕失敗,失誤,和失望——這就導致了很多企業失去了創新力。如果你從未做好失敗的準備,你就沒準備好去學習這些失敗帶來的經驗。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或組織,只有不聽的學習來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才能夠一直成長進化。

所以最正確的失敗方式是什麼?是否有科技能夠容許企業和個人來犯錯,將纍計的小錯誤轉換成大成功呢?Smith College,一所位於曼徹斯特西部的女子學校,創造出了一項名為「Failing Well」的項目,旨在教授學生失敗的經驗。「我們想要教授的是失敗並非學習過程中的巨大障礙。」這個項目的運營者 Rachel Simmons 在近期一次 New York Times 文章中解釋道。在學生們進入她的項目吼,他們會收到一份「失敗證書」,表明他們「被授權來搞砸,失敗」,無論是一段感情,一個項目,一次測試,或者任何其他看起來非常重要的項目,「但你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非常出色的人。」對於失敗,做好準備的學生們會比那些從不犯錯的學生更加堅強,更願意做出嘗試。



同樣在商業領域也有同樣的學習。Domino‘s Pizza 的 CEO Patrick Doyle 有過 7 年非常成功的商業領導經驗。但在他眾多公司的成功中,他還是非常重視面對可能的錯誤和失誤。在一次面對其他 CEO 的演講中,Doyle 闡述了兩項攔在公司和個人更誠實的面對錯誤的障礙。第一項他稱之為「忽略偏見/ Omisson Bias」——很多人都有著新的想法,但他們都沒去進一步開發,或者追求這個新想法因為他們害怕這次嘗試不會成功,而失敗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損害他們的事業。第二個障礙是克服他所說的「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人們都傾向與成功而不是失敗,因為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感覺「失敗帶來的痛苦是成功帶來的愉悅的兩倍。」

容許失敗是非常「富有活力的」,Doyle 解釋到,然後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就是為什麼他將他演講的標題定為「失敗是一個選項/Failure Is an Option」——當然在航天領域不是這樣,非常抱歉 Apollo 13。也許這是我們一直在掛在嘴邊,拿出來引用,但是一直無法去做到的。問問 Reed Hastings,Jeff Bezos,或者 Coca-Cola 的新任 CEO:沒有失敗的經驗,人們將無法學習;沒有挫折,就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