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Air 可能的設計與性能考量

Apple 經常被認為不一定是首個推出新技術的品牌,但它通常會將事情做到最好。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被解決。筆者擔心,剛於本週發佈的 Samsung Galaxy S25 Edge 所存在的缺陷,可能與這類型設備的固有特性有關,而非單純的可修復問題。

這種外形設計顯然有其正面優點,這也是 Samsung 和 Apple 兩家均朝向 6 毫米以下的路線前行的原因。S25 Edge 的厚度僅為 5.8 毫米,重量為 163 克,對於一部擁有 6.7 吋顯示屏的手機而言,這是相當輕便的,甚至比 Apple 目前的 6.1 吋手機還要輕。筆者尚未親手體驗,但從各方反饋來看,Edge 的輕盈感在手中表現得相當突出,能理解為何會吸引一些用戶,但個人並不感興趣。

如果有人提議讓筆者的 3.5 磅 MacBook Pro 輕一些,筆者會毫不猶豫地接受。在辦公室攜帶更輕的背包會是一個受歡迎的升級,對於筆者的 iPad Air(460 克)及 AirPods Max(386 克,加上另外 135 克的隨身包)而言亦然。但對於筆者的 iPhone 16 Plus(6.7 吋,199 克),重量並不是一個痛點。甚至可以說,如果它再輕一些,筆者會感到厭惡。

是否注意到接球時,網球比硬球如棒球或板球更難接住?這是因為重量讓物體能夠更好地沉入手中,而更輕的物體則需要主動抓握。199 克的手機連同保護殼握在手中相當舒適,而一部 163 克的手機(尤其是因為設計需要而未加保護殼)極有可能會掉落,尤其是其幾乎全部由光滑玻璃製成。在此情況下,無論增強的防裂保護技術如何,都難以杜絕風險。

這種不成熟的輕盈設計又為用戶帶來了什麼代價呢?許多。S25 Edge 存在三個主要的妥協:較低的電池容量(比 S25+ 少 1,000 毫安,而充電速度顯著較慢)、較弱的相機系統(沒有長焦鏡頭,縮放效果更差),以及更高的價格。雖然智能手機的相機系統已經達到了一種演進的階段,幾乎每部手機的拍攝效果都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但價格和電池壽命無疑是比重量更為明顯的痛點。筆者感到困惑的是,為了減薄手機竟有人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一部續航力更差的手機。

此外,這款手機的設計也並不是特別吸引人。它仍然是那個老套的發光矩形,拍攝鏡頭在背部以傳統 Galaxy 的風格呈現縱向排列,屏幕前則是針孔攝像頭。由於 USB-C 接口的設計缺陷,底邊看起來也有些不協調,接口位置於機身後緣顯得更近於背面而非前面。這種設計幾乎沒有其他推薦的理由,除了它的薄。

預期中,這些妥協和更多問題也將困擾即將發佈的 iPhone 17 Air。據傳這款超薄手機將僅配備一個後置鏡頭,售價高於 iPhone 16 Plus,且電池壽命不佳,將會推出一個配件以幫助用戶日常使用。儘管曾有持有樣機的人對其設計表現出高度讚賞,但這些僅是原型機,實際使用後的體驗將截然不同。

支持重大變革的常見論點是,一旦習慣了新設計,人們的感受會改變。到目前為止,Apple 的觀察者們一直懷抱希望,希望 iPhone 17 Air 能夠同樣讓人驚豔,儘管理論上看似不切實際,但在實際接觸後,感受到其好處後會喜愛上它。因此,競爭產品對於理解 17 Air 的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讓評測者能夠真實體驗一部 6 毫米以下的智能手機的現實情況。

S25 Edge 的發佈對 Apple 粉絲而言不失為一次值得關注的經歷。不過,如果 iPhone 17 Air 的未來真的如預期那般,筆者的樂觀情緒減弱了許多。

Henderson
Henderson
Henderson 主要擔任「炒稿記者」的職責,以翻譯最新科技,手機 電動車等消息為每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