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來,xAI 迅速成為全球領先的 AI 實驗室之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建設模型和數據中心。X 是數字公共廣場,擁有超過 6 億活躍用戶,這些用戶在此尋找即時的真實信息。在過去兩年中,X 已轉變為全球最有效率的公司之一,為未來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xAI 與 X 的未來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正式踏出結合數據、模型、計算、分發和人才的步伐。這一結合將釋放出巨大潛力,通過融合 xAI 的先進 AI 能力與 X 的廣泛影響力,為數十億人提供更智能、更有意義的體驗,同時堅持我們追求真相和推進知識的核心使命。這將使我們能夠建立一個不僅反映世界而且積極促進人類進步的平台。
Musk 表示,對於 xAI 和 X 每一位員工的全心投入表示感謝,並強調這僅僅是開始。感謝大家的持續支持與合作。
最近洩露的 Galaxy Z Flip 7 FE 渲染圖顯示,這款折疊手機可能會成為 Galaxy Z Flip 7 的更具價格競爭力選擇。據悉,Samsung 預計於今年中期發佈這款更實惠的翻蓋手機,並將與 Galaxy Z Fold 7 和 Galaxy Z Flip 7 同時亮相。
這些渲染圖由 @OnLeaks 創作,並在 SammyGuru 發佈,基於來自 Samsung 供應鏈的洩露信息。雖然尚未確認,但這些圖像很可能反映了手機的實際外觀。根據資料,Galaxy Z Flip 7 FE 的設計將與去年推出的 Samsung Galaxy Z Flip 6 相似,不過它的厚度會略大於前者。
為了降低價格,Samsung 可能會在 Galaxy Z Flip 7 FE 的材料和內部組件上進行一些成本控制。據傳這款手機可能搭載 Samsung Exynos 2400 處理器,該處理器同樣用於某些 Galaxy S24 型號中。
目前尚不清楚 Galaxy Z Flip 7 FE 的價格將比 Galaxy Z Flip 7 低多少,名稱也尚未確定,可能會簡稱為 Galaxy Z Flip FE。就設計而言,跟隨 Galaxy Z Flip 6 的風格或許並無不妥。根據對 Samsung Galaxy Z Flip 6 的評測,該設計被形容為「堅固」、「精緻」和「耐用」,因此並無太大問題。
有趣的是,Galaxy Z Flip 7 FE 似乎也沿用了 Galaxy Z Flip 6 的顯示屏設計,而今年的旗艦型號 Galaxy Z Flip 7 據傳將配備一個全尺寸的顯示屏,並擴展至相機周圍。此外,關於旗艦型號的另一個傳聞是,它將搭載更大容量的電池。預計所有這些設備將於七月發佈,距離 Galaxy Z Fold 6 和 Galaxy Z Flip 6 的亮相正好一年。
小米 POCO F7 Pro 與 小米 14T Pro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一直以高性價比著稱,尤其是其 POCO 系列和主流系列的手機。最近,小米發佈了兩款新機型: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15。這兩款手機在性能、攝影、顯示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提升,讓人不禁想要深入比較一下它們的差異與優劣。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對這兩款手機進行詳細比較,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15 都配備了高品質的 AMOLED 顯示屏,支持 120Hz 的刷新率,這使得兩款手機在顯示效果上都非常出色。POCO F7 Pro 的屏幕尺寸為 6.67 吋,解析度為 1440 x 3200 像素,提供約 526 ppi 的像素密度。而小米 15 的屏幕尺寸為 6.36 吋,解析度為 1200 x 2670 像素,約 460 ppi 的像素密度。雖然 POCO F7 Pro 的屏幕更大且解析度更高,但小米 15 的 LTPO AMOLED 技術能夠根據內容自動調整刷新率,從而提高電池效率。
在亮度方面,POCO F7 Pro 的峰值亮度可達 3200 nits,而小米 15 的峰值亮度同樣為 3200 nits,這使得兩款手機在戶外環境下的可讀性都非常好。兩者均支持 Dolby Vision 和 HDR10+,這意味著在觀看高動態範圍的內容時,色彩表現會更加生動和真實。總體而言,雖然 POCO F7 Pro 在解析度和屏幕尺寸上略勝一籌,但小米 15 的 LTPO 技術也為其帶來了不小的優勢。
效能比較
在處理器方面,小米 POCO F7 Pro 配備了 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這是一款基於 4 nm 製程的高效能處理器。而小米 15 則搭載了 Qualcomm SM8750-AB Snapdragon 8 Elite,這款處理器基於 3 nm 製程,理論上在能效和性能上都有所提升。這使得小米 15 在高強度應用和遊戲中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
不過,在藍牙版本上,小米 15 提供了 6.0 的選擇,相比 POCO F7 Pro 的 5.4,這使得它在數據傳輸速度和延遲方面有著更好的表現。電池方面,POCO F7 Pro 擁有 6000 mAh 的大電池,而小米 15 的電池容量為 5240 mAh(全球版)或 5400 mAh(中國版),這使得 POCO F7 Pro 在續航上更具優勢。
綜合比較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15,兩款手機各有其優勢。POCO F7 Pro 在屏幕尺寸、電池容量和性價比上略勝一籌,適合對手機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用戶;而小米 15 在處理器性能、攝影功能和無線充電上則更具優勢,適合需要高效能和多功能的用戶。最終選擇哪款手機,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來決定。無論選擇哪一款,兩者都能提供出色的使用體驗。
小米 POCO F7 Pro 與 小米 15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一直以高性價比著稱,尤其是其 POCO 系列和主流系列的手機。最近,小米發佈了兩款新機型: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15。這兩款手機在性能、攝影、顯示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提升,讓人不禁想要深入比較一下它們的差異與優劣。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對這兩款手機進行詳細比較,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15 都配備了高品質的 AMOLED 顯示屏,支持 120Hz 的刷新率,這使得兩款手機在顯示效果上都非常出色。POCO F7 Pro 的屏幕尺寸為 6.67 吋,解析度為 1440 x 3200 像素,提供約 526 ppi 的像素密度。而小米 15 的屏幕尺寸為 6.36 吋,解析度為 1200 x 2670 像素,約 460 ppi 的像素密度。雖然 POCO F7 Pro 的屏幕更大且解析度更高,但小米 15 的 LTPO AMOLED 技術能夠根據內容自動調整刷新率,從而提高電池效率。
在亮度方面,POCO F7 Pro 的峰值亮度可達 3200 nits,而小米 15 的峰值亮度同樣為 3200 nits,這使得兩款手機在戶外環境下的可讀性都非常好。兩者均支持 Dolby Vision 和 HDR10+,這意味著在觀看高動態範圍的內容時,色彩表現會更加生動和真實。總體而言,雖然 POCO F7 Pro 在解析度和屏幕尺寸上略勝一籌,但小米 15 的 LTPO 技術也為其帶來了不小的優勢。
效能比較
在處理器方面,小米 POCO F7 Pro 配備了 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這是一款基於 4 nm 製程的高效能處理器。而小米 15 則搭載了 Qualcomm SM8750-AB Snapdragon 8 Elite,這款處理器基於 3 nm 製程,理論上在能效和性能上都有所提升。這使得小米 15 在高強度應用和遊戲中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
不過,在藍牙版本上,小米 15 提供了 6.0 的選擇,相比 POCO F7 Pro 的 5.4,這使得它在數據傳輸速度和延遲方面有著更好的表現。電池方面,POCO F7 Pro 擁有 6000 mAh 的大電池,而小米 15 的電池容量為 5240 mAh(全球版)或 5400 mAh(中國版),這使得 POCO F7 Pro 在續航上更具優勢。
綜合比較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15,兩款手機各有其優勢。POCO F7 Pro 在屏幕尺寸、電池容量和性價比上略勝一籌,適合對手機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用戶;而小米 15 在處理器性能、攝影功能和無線充電上則更具優勢,適合需要高效能和多功能的用戶。最終選擇哪款手機,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來決定。無論選擇哪一款,兩者都能提供出色的使用體驗。
第三代小米 Xiaomi TV Box S 現已正式登場,並帶來多項內部升級。這款 Google TV 播放器的競爭對手在儲存方面從 8GB 增至 32GB,儘管 RAM 仍維持在 2GB。
Google 自有的 Google TV 播放器展示了 Google TV 的功能,但目前市場上已有多款替代設備使用 Google 的大屏幕軟件,而小米的產品則剛剛獲得了一些令人歡迎的升級。根據 FlatPanelsHD 的報導,第三代小米 Xiaomi TV Box S 具有顯著的升級。首先,該設備搭載了一款新晶片,儘管小米尚未透露具體型號,但據稱其 CPU 性能提升 25%,GPU 性能提升 130%(該晶片很可能是 Amlogic S905X5M)。
儘管 RAM 仍為 2GB,但儲存空間的三倍增長為應用程式和遊戲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根據 Google 的指導方針,新款 Google TV 設備必須至少擁有 16GB 的儲存空間)。此外,該設備首次支持 Wi-Fi 6,而 3.5 mm 音頻端口則被移除。該盒子繼續支持 Dolby Audio、Dolby Vision 和 HDR10+,並且通過 HDMI 輸出可達到 4K 60 幀每秒的視頻效果。目前尚未收到小米的可用性和定價詳情。
小米的流媒體盒子現在與 Google TV 播放器更為接近,儘管 Google TV 播放器的 4GB RAM 可能會提供更流暢的使用體驗,即使小米的處理器有所提升。無論相對規格如何,市場上出現更多 Google TV 設備始終是件好事。Walmart 也推出了自己的 4K Google TV 流媒體盒,並且許多電視,包括 Sony 的旗艦型號,均已預裝 Google TV。
市場上的更多選擇有助於消費者獲得不同形式的 Google TV 體驗,這與 Amazon、Roku 和 Apple 的產品不同,後者的硬件與軟件體驗緊密結合。希望 Nvidia 能夠抽出時間,除了推進人工智能和 GPU 技術外,還能打造一款全新的 Google TV 驅動的 Nvidia Shield。自 2019 年以來,尚未推出新的 Nvidia Shield 流媒體設備,但該設備仍然是流媒體、遊戲和一般科技探索的優秀選擇。
小米 POCO F7 Pro 與 小米 POCO X7 Pro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一直以來都以高性價比著稱,尤其是其 POCO 系列更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最近,小米發佈了兩款新機型:小米 POCO F7 Pro 和小米 POCO X7 Pro。這兩款手機在性能、攝影、顯示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提升,讓人不禁想要深入比較一下它們的差異與優劣。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對這兩款手機進行詳細比較,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比較項目
小米 POCO F7 Pro
小米 POCO X7 Pro
網絡(Network)
GSM / HSPA / LTE / 5G
GSM / HSPA / LTE / 5G
處理器(CPU)
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 (4 nm)
Mediatek Dimensity 8400 Ultra (4 nm)
屏幕尺寸與類型(Display Size and Type)
6.67 吋 AMOLED, 120Hz
6.67 吋 AMOLED, 120Hz
作業系統與平台(Platform)
Android 15, HyperOS 2
Android 15, HyperOS 2
記憶體(Memory)
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256GB 8GB RAM, 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主相機(Main Camera)
雙鏡頭:50 MP + 8 MP
雙鏡頭:50 MP + 8 MP
前置相機(Selfie Camera)
20 MP
20 MP
無線網絡(WLAN)
Wi-Fi 802.11 a/b/g/n/ac/6e/7
Wi-Fi 802.11 a/b/g/n/ac/6
NFC
是
是(市場/地區依賴)
藍牙(Bluetooth)
5.4
5.4/6.0
3.5mm 耳機孔(3.5mm Jack)
無
無
充電技術(Charging)
90W 有線
90W 有線
感應器(Sensors)
指紋、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
指紋、加速度計、陀螺儀、接近感應器、指南針
效能表現(Performance)
高效能,適合遊戲與多任務處理
高效能,適合日常使用與遊戲
屏幕與顯示比較
小米 POCO F7 Pro 和 POCO X7 Pro 都配備了 6.67 吋的 AMOLED 顯示屏,支持 120Hz 的刷新率,這使得兩款手機在顯示效果上都非常出色。解析度方面,POCO F7 Pro 的解析度為 1440 x 3200 像素,提供約 526 ppi 的像素密度,而 POCO X7 Pro 的解析度為 1220 x 2712 像素,約 446 ppi 的像素密度。雖然兩者的顯示技術相似,但 POCO F7 Pro 在解析度上具有優勢,能夠提供更清晰的顯示效果。
在亮度方面,POCO F7 Pro 的峰值亮度可達 3200 nits,而 POCO X7 Pro 的峰值亮度為 3200 nits,這使得兩款手機在戶外環境下的可讀性都非常好。兩款手機均支持 Dolby Vision 和 HDR10+,這意味著在觀看高動態範圍的內容時,色彩表現會更加生動和真實。總體而言,兩款手機在顯示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優秀,但 POCO F7 Pro 在解析度上略勝一籌。
效能比較
在處理器方面,小米 POCO F7 Pro 配備了 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這是一款基於 4 nm 製程的高效能處理器。而 POCO X7 Pro 則搭載了 Mediatek Dimensity 8400 Ultra,同樣基於 4 nm 製程。兩款手機的處理器都能夠輕鬆應對各種高要求的應用和遊戲。
在 RAM 配置上,POCO F7 Pro 提供 12GB 的 RAM,而 POCO X7 Pro 則提供了 8GB 和 12GB 的選擇。這使得 POCO F7 Pro 在多任務處理和大型遊戲運行時的表現更加流暢。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高強度的遊戲,兩款手機都能提供極佳的效能,但 POCO F7 Pro 在性能上更具優勢,特別是在高負載情況下。
攝影功能比較
在攝影方面,小米 POCO F7 Pro 和 POCO X7 Pro 都配備了雙鏡頭系統,主鏡頭均為 50 MP,輔助鏡頭分別為 8 MP 的超廣角鏡頭。這使得兩款手機在日常拍攝需求上都能夠滿足用戶的要求。POCO F7 Pro 的主鏡頭擁有 f/1.6 的光圈,而 POCO X7 Pro 的主鏡頭則為 f/1.5,這使得後者在低光環境下的拍攝表現略有優勢。
在視頻錄製方面,POCO F7 Pro 支持 8K 影片錄製,而 POCO X7 Pro 則支持 4K 影片錄製。這對於喜愛拍攝高畫質視頻的用戶來說,POCO F7 Pro 提供了更高的選擇。前置相機方面,兩款手機均為 20 MP,能夠提供不錯的自拍畫質。總體來說,POCO F7 Pro 在攝影功能上更為全面,適合對攝影有更高要求的用戶。
不過,在藍牙版本上,POCO X7 Pro 提供了 6.0 的選擇,相比 POCO F7 Pro 的 5.4,這使得它在數據傳輸速度和延遲方面有著更好的表現。電池方面,兩款手機均擁有 6000 mAh 的大電池,能夠支持長時間的使用,但 POCO X7 Pro 在印度市場提供了 6550 mAh 的選擇,這對於當地用戶來說是一大優勢。
充電方面,兩款手機均支持 90W 的有線快充,能夠在短時間內充滿電。防水方面,POCO F7 Pro 達到 IP68 等級,而 POCO X7 Pro 則在某些市場提供 IP69 等級,這使得它在防水性能上更具優勢。
總結
綜合比較小米 POCO F7 Pro 和 POCO X7 Pro,兩款手機各有其優勢。POCO F7 Pro 在解析度、攝影功能和性能上略勝一籌,適合對手機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用戶;而 POCO X7 Pro 在防水性能和電池容量上則更具優勢,適合需要長時間使用的用戶。最終選擇哪款手機,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來決定。無論選擇哪一款,兩者都能提供出色的使用體驗。
雖然 Tesla 在調查中的高客戶滿意度指數並不令人意外,但其可靠性排名卻特別令人驚訝。批評者通常指責 Tesla 生產的汽車不可靠,或存在如車身間隙等瑕疵。然而,根據英國的調查,Tesla 的可靠性實際上有了顯著改善。
在 Honest John 的調查中,Tesla 的可靠性評分高達 95.29%,僅次於 Lexus 的 97.01%。而 Toyota 則以 94.65% 的可靠性評分位居第三。
Honest John 在其對英國最可靠汽車品牌的排名中指出,雖然過去 Tesla 在建造質量方面的表現參差不齊,但該公司在近年來已經成熟了許多。該出版物表示:“儘管我們一直對 Tesla 全電動汽車系列中的技術印象深刻,但建造質量似乎有些不穩定。然而,根據我們讀者的反饋,這方面的情況顯然已經有了顯著改善,不僅品牌在四款車型中都獲得了良好的可靠性評分,Tesla Model 3 更是被評為擁有的最令人滿意的汽車。”
隨著 Tesla 在可靠性和顧客滿意度方面的持續進步,這家公司不僅重塑了電動車的市場形象,還展現了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Tesla 的成功不僅對消費者帶來了益處,也在推動整個汽車行業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展現了其在未來市場中的重要角色。
First Alert 推出新的智能煙霧及一氧化碳警報器,旨在取代 Google Nest Protect。這款新產品將與 Google Home 應用程式兼容,並提供一些與 Nest Protect 相似的功能。
這款智能煙霧及一氧化碳警報器由生活安全製造商 First Alert 於本週發佈,旨在填補 Google 停止生產 Nest Protect 智能煙霧警報器後的市場空白。根據 First Alert 所屬公司 Resideo 的高級產品總監 Ryan Park 透露,新警報器將透過 Nest 的 Weave 通信協議(使用 Thread)互聯,當其中一個警報觸發時,所有兼容的警報器都會響起。此外,通知系統還可以包括任何已安裝的非連接 First Alert 警報器。
與 Nest Protect 不同的是,First Alert 警報器不會作為 Google Home 的在家與離家功能的存在感應器,也沒有 Nest Protect 的夜燈功能。儘管外觀上類似 Nest Protect,但設計上不如後者時尚。不過,Google 表示,當警報響起時,這些新警報器可以在 Home 應用程式中觸發 Nest 安全攝像頭的實時畫面。
新的警報器採用 First Alert 的精確檢測技術,結合了電離和光電感應,並透過 Wi-Fi 連接到 Google Home 和 First Alert 應用程式。現有的 Nest Protect 將很快在 Google Home 應用程式中出現。
這款新的 Google Home 兼容警報器的推出,正值競爭對手 Kidde 在 CES 2023 發佈與 Ring 兼容的智能煙霧警報器之際。Kidde 智能煙霧警報器($54.97 / 約 HK$ 428)及 Kidde 智能煙霧和一氧化碳警報器($74.97 / 約 HK$ 585)將於 4 月在 The Home Depot 上架,這些產品僅通過 Wi-Fi 與 Ring 應用程式連接。
First Alert 擁有一系列具備 Wi-Fi 連接的 Onelink 煙霧和一氧化碳警報器,但其早前已逐步淘汰與 Apple Home、Amazon Alexa 和 Google Home 兼容的型號。Park 表示,現有的 Onelink 產品線將隨著新型號的推出而逐步停產。該公司還生產與 Ring Alarm 和其他平台兼容的 Z-Wave 煙霧和一氧化碳警報器,這些產品將繼續銷售。
真人電影《塞爾達傳說》的發佈日期已確定,將於 2027 年 3 月 26 日在影院上映。這一消息由 Nintendo Today 應用程序的用戶於 3 月 28 日發現,Nintendo 和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共同製作這部電影,讓影迷們期待未來兩年的等待。
導演 Wes Ball 以其在《猩球崛起》和《迷宮逃生》三部曲中的成功而聞名,將負責這部電影的製作。據悉,Ball 將與 Joe Hartwick Jr 在名為 Oddball Entertainment 的製作公司下合作,並與遊戲系列創作者宮本茂及前 Marvel 創始人 Avi Arad 一同參與製作。宮本茂在 2023 年首次宣布電影改編計劃時表示,他與 Avi Arad 已經合作多年,並強調 Nintendo 將在電影的製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有關《塞爾達傳說》電影的具體細節仍然有限,角色和劇情尚未公佈,但預計將包括名為 Zelda 的公主、名為 Link 的冒險劍士以及邪惡反派 Ganondorf。自 1986 年以來,《塞爾達傳說》系列已經推出了 20 多款不同的遊戲,每款遊戲都有各自的故事情節,因此這部電影有許多不同的發展方向。
對於這部真人改編的電影,遊戲的粉絲們的心情複雜,既有期待也有擔憂,尤其是考慮到一些改編作品的失敗。儘管 Avi Arad 在製作《蜘蛛俠:進入蜘蛛宇宙》等佳作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但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改編作品。
Apple 的可摺式 iPhone 將採用書本式設計,這意味著其顯示比例將採用不尋常的格式。這一點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近幾年上市的所有智能手機都不再是傳統的形狀或尺寸。根據消息來源,選擇這種設計的原因在於 Apple 的未來計劃。第一代可摺式 iPhone 若與 iPad 系列共享相同的顯示比例,將能減少軟件錯誤的可能性。
目前,Google 仍然維護兩個 Android 開發分支:一個是公眾可見的分支,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開發過程;另一個是僅限 Google、自行車製造商或持有 Google Mobile Services (GMS) 許可證的相關人員查看的私有分支。Rehman 指出,雖然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並對公共分支進行貢獻,但最終的變更是否被接受則完全取決於 Google。這一過程中,合併兩個分支往往會導致問題和衝突,因此 Google 決定將所有開發工作轉為內部進行,以提高流程的效率。
儘管如此,Google 仍然會保持 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Gerrit 的可用性,這樣開發者和第三方仍然可以提交他們的修改。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一變化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仍然可以使用自定義 ROM。然而,對於像 Rehman 這樣的開發者而言,這將使他們難以追蹤 Android 的進展並參與相關項目,從而可能會打擊他們的參與熱情。雖然可以理解 Google 為何採取此步驟,但這一措施仍然讓人感到失望。
Nothing 最近發佈的 Phone (3a) 系列新增了一個驚喜功能,這是一個物理按鍵,可以啟動 AI 驅動的 Essential Space 應用程式,幫助用戶利用截圖和語音錄音來創建任務和提醒。儘管該功能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 Nothing 似乎計劃很快對 Essential Space 收取訂閱費用。
根據 Android Authority 對最新版本 Essential Space 應用程式的 APK 拆解,發現了一段明確暗示付費功能的代碼,使用了「免費試用」和「AI 積分」等術語。
字符串名稱
內容
claim_free_trial
Continue
claim_now
Enroll
claim_price
(USD 120 / 約 HK$ 936)
另一段代碼提到「claim_free_trial」和「claim_price」,後者暗示無論何種訂閱,Essential Space 的費用可能約為 $120。這不太可能是每月的費用,可能會累積成年度或終身計劃。
此外,他們還挖掘到一些即將推出的功能,包括智能集合、聚焦搜索和翻轉錄音,這些功能在最近的 Nothing OS 更新中得到了確認。智能集合可能會自動將截圖分類,而聚焦搜索則可能允許用戶進行更深入的搜索,類似於 Gemini。翻轉錄音則可能在翻轉手機時自動開始錄音。
使用 Essential Space 一段時間後,有觀點認為該功能仍需改進,尚未達到收取訂閱費的水平。此外,說服用戶為一個「基本上」是生產性截圖應用的功能付費並不容易。然而,Nothing 可能有其獨特的見解,讓這個應用變得如此有用,以至於用戶無法想像沒有它的日子。
這些計劃未來可能會有所變化。此前有消息指出 Samsung 可能會開始對其 Galaxy AI 功能收費,但目前尚未實現。因此,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變數。
根據知名爆料者 Max Jambor 的消息,Samsung 將擴大 Galaxy Z Flip7 的覆蓋顯示屏,預計新面板將採用全屏幕設計,而 Galaxy Z Flip FE 將保持現有的外觀設計。雖然「Flip FE」這一名稱尚未確認,但它指的是即將推出的更具價格競爭力的 Samsung 翻蓋手機,內部編號為「B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