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166

【價錢】SpotCam Pano 2 特價 $620,180 度超廣角、免費雲端儲存 IP Cam

多少香港人家中有寵物、老人家、小朋友,但又因為要出外上班而未能全天侯照看他們,此時不妨考慮下在家中增設一部 IP Cam 輔助一下,SpotCam 推出的 IP Cam 產品就提供了不少平價又多智能功能的選擇,例如 SpotCam Pano 2 就算是當中的中階出品。

SpotCam Pano 2 最大賣點,是其鏡頭升級至 500 萬像素,同時視角亦擴闊至 180°,再加上內置的數碼變焦放大追蹤功能,用戶可以盡覽家中各個角落的同時重點觀察寵物、小朋友的動向。

SpotCam 系列的 IP Cam 絕大多數出品都加入了智能偵測功能,SpotCam Pano 2 亦加入昏倒及人類偵測,適時為用戶推送通知,如果家中有老人家的話,此功能就更為重要。

SpotCam Pano 2 1080P 室內 IP Camera
優惠碼:AN-TECH3

價錢:$620

【手機比較】小米 14 Ultra 與 honor Magic6 Pro: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小米 14 Ultra 與 honor Magic6 Pro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項目小米 14 UltraHonor Magic6 Pro
網路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
CPU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 (4 nm)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3英寸,LTPO AMOLED6.8英寸,LTPO OLED
作業系統Android 14, HyperOSAndroid 14, MagicOS 8
內存256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
主攝像頭50 MP + 50 MP + 50 MP + TOF 3D50 MP + 180 MP + 50 MP
前置攝像頭32 MP50 MP + TOF 3D
WLANWi-Fi 802.11 a/b/g/n/ac/6e/7Wi-Fi 802.11 a/b/g/n/ac/6/7
NFCYesYes, HCE, NFC-SIM
藍牙5.45.3
3.5mm耳機插孔NoNo
充電90W有線快充, 80W無線快充80W有線快充, 66W無線快充
感應器屏下光學指紋感應器, 加速度計, 接近感應器, 陀螺儀, 指南針, 色譜儀屏下光學指紋感應器, 加速度計, 陀螺儀, 接近感應器, 指南針, 色譜儀

屏幕與顯示比較

小米 14 Ultra擁有6.73英寸的LTPO AMOLED屏幕,解析度為1440 x 3200像素,支援120Hz刷新率和Dolby Vision HDR。這款屏幕具有出色的色彩表現和對比度,並且能夠提供極高的亮度。

Honor Magic6 Pro則擁有6.8英寸的LTPO OLED屏幕,解析度為1280 x 2800像素,同樣支援120Hz刷新率和HDR。這款屏幕具有出色的色彩表現和對比度,並且能夠提供更高的亮度,達到5000尼特的峰值亮度。

效能比較

小米 14 Ultra和Honor Magic6 Pro都搭載了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處理器,並配備了Adreno 750 GPU。這兩款手機都具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可以應對各種任務和應用。

兩款手機的內存容量也有所不同。小米 14 Ultra提供256GB和512GB兩種內存選項,分別搭配12GB和16GB的RAM。而Honor Magic6 Pro則提供256GB和512GB兩種內存選項,分別搭配12GB和16GB的RAM。

攝影功能比較

小米 14 Ultra擁有一個四鏡頭系統,包括50 MP廣角鏡頭、50 MP潛望鏡長焦鏡頭、50 MP長焦鏡頭和TOF 3D深度感應器。這款手機的攝影功能非常出色,支援8K和4K高清視頻拍攝。

Honor Magic6 Pro則擁有一個三鏡頭系統,包括50 MP廣角鏡頭、180 MP潛望鏡長焦鏡頭和50 MP超廣角鏡頭。這款手機的攝影功能同樣出色,支援4K和1080p高清視頻拍攝。

連接性比較

兩款手機都支援GSM、CDMA、HSPA、LTE和5G網絡。在無線連接方面,小米 14 Ultra支援Wi-Fi 6e/7、藍牙5.4和NFC。而Honor Magic6 Pro則支援Wi-Fi 6/7、藍牙5.3和NFC。

小米 14 Ultra具有5300mAh的電池容量,支援90W有線快充和80W無線快充。此外,它還具有IP68級防塵防水功能和屏下光學指紋感應器。Honor Magic6 Pro則具有5600mAh的電池容量,支援80W有線快充、66W無線快充和反向無線充電。此外,它還具有IP68級防塵防水功能和屏下光學指紋感應器。

總結

綜合以上比較和評價,小米 14 Ultra和Honor Magic6 Pro都是出色的旗艦手機。小米 14 Ultra在屏幕尺寸和顯示效果方面稍遜於Honor Magic6 Pro,但在內存容量和攝影功能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兩款手機在效能、連接性和其他功能方面表現出色。因此,最終的選擇應該基於個人偏好和需求。

根據比較和評價,我個人認為小米 14 Ultra是一款更適合追求顯示效果和攝影功能的用戶的手機,而Honor Magic6 Pro則更適合追求內存容量和連接性的用戶。

【評測】小米 14 Ultra
【評測】honor Magic6 Pro

【價錢】SpotCam Sense 官網特價中 $799,連溫度、濕度都一併監控的 IP Cam!

香港人為家中購置 IP Cam,有不少是為遙距照護家中的小朋友、老人家,那單是影像功能可能未必可以照顧到所有需要,尤其老人、幼兒未必能及時對溫度的變化作出反應,受冷、受熱都會生病,而這些單靠影像是感覺不出來的。最近以優惠價在 Spotcam 香港旗艦店上架的 SpotCam Sense 就加入了其他 IP Cam 上少見的溫度以及濕度感應器,令用戶可以更緊貼用戶家中的狀況作出調整。

SpotCam 的鏡頭為 1080p 解像度、視角為 155°,雖然沒有配備可以轉動的鏡頭設計,但依然可以清晰地覆蓋、拍攝到一整個客廳的絕大部份位置。

SpotCam Sense 除了加入溫度以及濕度感應器,最重要是整合了 IFTTT 的編程功能,用戶可以自行預先設定當溫度、濕度達到某水平時,讓家中相關的智能家電進行開/關,是一款集合了智能助理與監控於一身的新型 IP Cam。

SpotCam Sense 1080P 室內 IP Camera
優惠碼:AN-TECH3

價錢:$799

【詳解】SONY PlayStaion 6 懶人包:公佈預測、規格與價格

0

自 Sony PlayStation 5 於 2020 年底推出以來,關於其下一代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6 的發售日期開始引起猜測。PlayStation 6 似乎已成必然,但這款新一代主機仍然對全球的玩家們充滿着神祕感。

PS6 發售日期

距離 PlayStation 5 推出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根據 Sony 的數據,到 2023 年 12 月為止,PlayStation 5 的銷量已經超過了 5000 萬台。然而,關於 PlayStation 6 的發售日期,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這款遊戲主機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面世,但它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更接近。在 2024 年的財務電話會議上, Sony 高級副總裁 Naomi Matsuoka 透露,公司目前的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5 正處於「生命週期的後期階段」,這意味着隨着主機達到公眾飽和度,銷售可能會開始下降。這也意味着 PlayStation 6 的發售日期可能會更接近(來源:Nasdaq):

「展望未來,PS5 將進入其生命週期的後期階段。因此,將更加注重利潤與銷售之間的平衡。出於這個原因,預計 PS5 硬件的年銷售速度將從下一個財年開始下降。」

Sony 之前曾承認在 PS5 之後還會推出另一款主機,並在有爭議的 Xbox/Activision 聯邦貿易委員會審判中透露,他們計劃在未來十年內繼續經營這個業務。然而,今次「生命週期的後期階段」評論是公司首次對粉絲們提供下一代主機的時間表。

如果「後期階段」意味着 PS5 只是進入了生命週期的下半部分,那將非常合理。PlayStation 4 的生命週期為七年,於 2013 年推出,之後在 2020 年被 PS5 取代。如果 PlayStation 5 遵循類似的模式(今次「後期階段」的評論似乎表明如此),那麼 PS6 的發佈時間可能在 2027 年或 2028 年左右。

隨着 PS5 的銷售似乎開始放緩,這可能意味着 Sony 希望盡早推出新主機。然而,目前看來,距離 PS5 推出後不到七年推出 PS6 似乎非常不現實。

“微軟已同意在 2027 年之前只將動視暴雪的遊戲提供給 PlayStation……當 SIE(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推出下一代 PlayStation 主機(預計發生在 [刪除] 時),它將失去對《決勝時刻》和其他動視暴雪遊戲的訪問,從而極易受到消費者轉投其他平台的影響,進而降低其競爭力。”

“即使假設 SIE 有能力和資源開發出一個與《決勝時刻》同樣成功的遊戲系列,也需要多年時間和數十億美元才能創造出一個能與《決勝時刻》匹敵的遊戲系列,而 EA 的《戰地風雲》就證明了任何此類努力很可能都會失敗。”

這大致符合最近主機週期的長度,索尼硬體工程和作業執行副總裁 Masayasu Ito 在接受 Game Informer 訪問時證實了這一點。他說:“過去,新平台的週期是七到十年,但考慮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演進,實際上是六到七年的平台週期。”

他還補充說:“因此,我們認為對於 PS5 這樣的平台來說,它的週期可能是六到七年。但在這個週期內,我們應該能夠改變硬體本身並嘗試融入技術的進步。這就是我們的想法,而這種想法的測試案例就是在 PS4 週期中期推出的 PS4 Pro。”

PS6 的售價

PlayStation 6 的售價目前還沒有公開的資訊,但粉絲們在主機最終上市時應該準備好支付一筆可觀的金額。

PS5 在美國推出時有兩個不同的價格,基於光碟的版本售價為 499 美元,無光碟版本的售價為 449 美元。雖然這些價格自推出以來逐漸下降,但希望購買 PlayStation 6 的玩家應該準備支付大約 499 美元作為基準價格。

Sony PlayStation 遊戲主機在推出時的最高售價是在 PS3 時代,該公司的第一款高清遊戲主機以 599 美元的價格聞名。當時,這個 599 美元的價格被認為是該公司的一個巨大失誤,使得 Sony 在競爭對手 Microsoft 的 Xbox 360 面前落後。如果 PlayStation 6 的價格接近這個高標,至少對於主機的高端型號來說,這並不令人意外。

相較於 2006 年,現在的玩家更願意在高端科技產品上花大錢,前提是價值得到了合理的解釋。考慮到這一點,如果 Sony 選擇接近 600 美元的價格,將會令人感到驚訝,因為 PS3 的推出對這家日本科技巨頭來說是一個非常尷尬的事件。

因此,PlayStation 6 的售價在 500 美元至 550 美元之間似乎是合理的。

PS6 規格

當然,粉絲們可能要等到 Sony 正式公佈下一代主機之前才能確切了解 PS6 的具體規格,但有報導指出 Sony 計劃將其第六代家用主機的晶片交由 AMD 製造。

根據 2024 年 2 月的報導,AMD 似乎已獲得了與 PlayStation 6 合作的合同。AMD 的下一代 Zen 5 晶片結構據報將在 2025 年發佈,這可能成為 PS6 預期使用的基礎。這將使得 PlayStation 6 能夠可靠地支持 8K 解像度,並以穩定的 60 或 120 幀每秒運行遊戲。

到目前為止,PlayStation 4 在性能和畫面保真度方面一直在努力提供給玩家最好的選擇,使用者常常需要在更高的畫面解像度和更好的幀數之間做出選擇。根據 PS6 的架構可能的發展方向, Sony 的下一代主機可能會消除這一限制,實現性能和保真度的雙贏。

這也是 Sony 據報計劃推出的 PS5 Pro 所追求的目標,並有望在 PS6 上進一步加以改進。目前尚不清楚 PlayStation 6 的發售日期。

MTK 都要玩 AI,晶片都會「優化」Gemini Nano

去年,Google 推出了 Gemini Nano 作為其設備上的 AI 模型,但僅支援少數設備。然而,聯發科最新宣布,他們的一些芯片現已「優化」以支援 Gemini Nano。

MTK 聯發科在本週的新聞稿中透露,他們目前的旗艦芯片 Dimensity 9300 和降級版 Dimensity 8300 現已「優化」以支援 Gemini Nano。

聯發科解釋道:

作為我們持續投資於創建 AI 所需的生態系統,以確保智能手機的強大未來,聯發科和 Google 共同合作,成功地將 Gemini Nano 整合並優化,這是 Google 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旨在將設備上的生成式 AI 帶到智能手機上,以在聯發科 Dimensity 9300 和 8300 芯片組上有效且高效地運行。這一努力包括與 Google 的合作,使用聯發科的 NeuroPilot 工具包,並將 Gemini Nano 移植到聯發科 APU,以提高性能。

這並不直接意味著搭載聯發科芯片的手機可以直接使用 Gemini Nano,但這意味著支援將變得更加容易。聯發科還表示,將很快提供開發人員和原始設備製造商(OEM)使用的 APK,以幫助「部署 Gemini Nano 應用程序」。

與此同時,聯發科還宣布,在 2024年 MWC 上,他們將展示使用 Llama 2 LLM 的設備上生成式 AI。這也將由 Dimensity 9300 和 8300 提供動力。

【說明】Apple AI 助手「Ask」懶人包:功能、iOS 18、Siri 會有大進步

Apple 在 iOS 18 發佈之前已經開始實施生成式 A.I. 功能。據 MacRumors 報導, Apple 已經推出了一個名為「Ask」的類似 ChatGPT 的工具,供 Apple 客服支援顧問使用。這一功能有助於員工提供更快速的技術支援。該報導稱這一工具可以「自動生成回答客戶提出的技術問題」。

「Ask」分析 Apple 內部的支援資料庫,並找到最佳的回答。例如,假設一名顧問想知道客戶如何將設備更新到最新的軟件版本,這一工具將快速提供答案,而不是讓顧問在多個支援頁面中搜索。

之後,顧問必須將答案評為「有幫助」或「無幫助」。MacRumors 還表示,「Ask」將提供顧問「真實、可追溯和有用的」資訊。然而,這個祕密的 A.I. 工具目前只對少數顧問可用, Apple 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將其推廣給更多員工使用。

藉着巧妙運用生成式 A.I. , Apple 能夠加快 Apple 客服的查詢速度。有趣的是,這只是 Apple 在這一技術領域努力的一小部分 A.I. 工具。預計即將推出的 iOS 18 和 iPhone 16 將充滿 A.I. 功能。

Apple AI 「Ask」將是 iOS 18 的重點

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分析師傑夫·普和 The Information 相信生成式 A.I. 將成為 iOS 18 和 iPhone 16 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 Apple A.I. 的一些應用場景:

  • 核心應用程式和生產力軟件(如 Pages、Keynote)的自動摘要和自動完成功能。爆料者 yeux1122 也曾傳言,iOS 18 的程式碼表明了這一功能。
  • 在 Apple Music 中更好的播放列表創建功能。
  • Siri 將進行大規模改進,重點是 A.I. 。
  • 開發人員使用新版本的 Xcode 時,可以使用代碼自動完成功能。
  • Apple 客服工具,以協助員工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在 Apple 今年首次的盈利電話會議上,該公司的 CEO Tim Cook 並未直接提及 iOS 18。但他在兩次發言中都提到了 A.I. ,暗示即將有更多的公告。他在發言中提到 Apple 將在 A.I. 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分享詳細資訊。

這些時刻是在 Apple 的生活中所追求的。這就是做事的原因,這就是如此堅定地致力於開創性創新,以及為了豐富用戶生活而如此專注於將技術推向極限的原因。

【手機比較】小米 14 Ultra 與 小米 14: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小米 14 Ultra 與 小米 14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項目小米14 Ultra小米14
網絡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
CPU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4 nm)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3 英寸 LTPO AMOLED6.36 英寸 LTPO OLED
平台Android 14, HyperOSAndroid 14, HyperOS
內存256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256GB 8GB RAM, 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
主攝像頭50 MP + 50 MP + 50 MP + TOF 3D50 MP + 50 MP + 50 MP
自拍攝像頭32 MP32 MP
WLANWi-Fi 802.11 a/b/g/n/ac/6e/7Wi-Fi 802.11 a/b/g/n/ac/6e/7
NFC支援支援
藍牙5.45.4
3.5mm 耳機插孔
充電90W 有線充電,80W 無線充電90W 有線充電,50W 無線充電
傳感器指紋識別、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色譜儀指紋識別、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色譜儀
性能強大出色

屏幕與顯示比較

小米 14 Ultra搭載了一個6.73英寸的LTPO AMOLED顯示屏,解析度為1440 x 3200像素,屏佔比為89.6%。它支援Dolby Vision和HDR10+,並具有3000尼特的峰值亮度。此外,它還採用了Xiaomi Longjing Glass保護屏幕。小米 14則搭載了一個6.36英寸的LTPO OLED顯示屏,解析度為1200 x 2670像素,屏佔比為89.3%。它也支援Dolby Vision和HDR10+,並具有3000尼特的峰值亮度。兩款手機的屏幕都提供了出色的顯示效果和色彩表現。

效能比較

小米 14 Ultra和小米 14都搭載了高通的Snapdragon 8 Gen 3芯片組,並且都具有Adreno 750 GPU。然而,小米 14 Ultra在內存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包括256GB 12GB RAM、512GB 16GB RAM和1TB 16GB RAM。小米 14則提供了256GB 8GB RAM、256GB 12GB RAM、512GB 12GB RAM、512GB 16GB RAM和1TB 16GB RAM的選擇。兩款手機的處理器和內存配置都能夠提供出色的性能和流暢的使用體驗。

攝影功能比較

小米 14 Ultra配備了一個由Leica鏡頭組成的四鏡頭系統,包括5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鏡頭、50 MP的長焦鏡頭和TOF 3D深度感應器。這些鏡頭具有多種功能和特點,包括多方向相位對焦、激光對焦、光學防震等。小米 14則配備了一個由Leica鏡頭組成的三鏡頭系統,包括5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鏡頭和50 MP的超廣角鏡頭。這些鏡頭也具有多種功能和特點,包括相位對焦、光學防震等。兩款手機的攝影功能都能夠提供出色的拍攝效果和細節捕捉。

連接性比較

小米 14 Ultra和小米 14都支援GSM、CDMA、HSPA、LTE和5G網絡。它們也都具有Wi-Fi 802.11 a/b/g/n/ac/6e/7和藍牙5.4的支援,並且都支援NFC和紅外線功能。這些連接性功能使得兩款手機能夠提供快速的網絡速度和便捷的無線連接。

小米 14 Ultra和小米 14都具有IP68級的防塵防水功能,可以在1.5米深水中使用30分鐘。它們也都搭載了先進的指紋識別技術,並且具有高解析度的音頻功能。小米 14 Ultra還具有兩向衛星通信功能,這使得它在戶外和遠程地區的通信更加可靠。兩款手機的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也相當出色,能夠提供長時間的使用和快速的充電體驗。

總結

綜合來看,小米 14 Ultra和小米 14都是功能強大的手機,具有出色的屏幕、攝影功能和連接性。小米 14 Ultra在內存容量和攝影功能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性能。然而,小米 14也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功能,並且以更經濟實惠的價格呈現。因此,根據您的需求和預算,您可以選擇適合您的手機。

【評測】小米 14 Ultra
【評測】小米 14

【手機比較】小米 14 Ultra 與 小米 14 Pro: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小米 14 Ultra 與 小米 14 Pro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項目小米 14 Ultra小米 14 Pro
網路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
CPU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 (4 nm)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3 英寸,LTPO AMOLED6.73 英寸,LTPO AMOLED
作業系統Android 14, HyperOSAndroid 14, HyperOS
記憶體256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256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
主相機50 MP + 50 MP + 50 MP + TOF 3D50 MP + 50 MP + 50 MP
前置相機32 MP32 MP
無線局域網Wi-Fi 802.11 a/b/g/n/ac/6e/7Wi-Fi 802.11 a/b/g/n/ac/6e/7
NFC支援支援
藍牙5.45.4
3.5mm 耳機插孔
充電90W 有線快充, 80W 無線快充120W 有線快充, 50W 無線快充
感應器指紋(屏下光學)、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色譜儀、氣壓計指紋(屏下光學)、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氣壓計、色譜儀
性能Adreno 750 GPUAdreno 750 GPU

屏幕與顯示比較

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搭載了6.73英寸的LTPO AMOLED顯示屏,具有120Hz的刷新率,支援Dolby Vision和HDR10+。兩款手機的解析度均為1440 x 3200像素,屏佔比也相當高,分別為89.6%和89.6%。此外,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採用了Xiaomi Longjing Glass保護屏幕。

效能比較

在處理器方面,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搭載了高通的Snapdragon 8 Gen 3芯片組,並且都具有Adreno 750 GPU。兩款手機的內存配置也相似,提供256GB和512GB的存儲空間,並且都支援UFS 4.0技術。然而,小米14 Ultra在RAM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包括12GB和16GB的RAM。

攝影功能比較

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擁有出色的攝影功能。小米14 Ultra配備了一個由Leica鏡頭組成的四鏡頭系統,包括5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鏡頭、50 MP的長焦鏡頭和TOF 3D深度感應器。小米14 Pro則配備了一個由Leica鏡頭組成的三鏡頭系統,包括5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鏡頭和50 MP的超廣角鏡頭。兩款手機的攝像頭都支援8K和4K的錄影功能,並且具有多種拍攝模式和特效。

連接性比較

在連接性方面,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支援GSM、CDMA、HSPA、LTE和5G網絡。兩款手機都具有Wi-Fi 6和藍牙5.4的支援,並且都支援NFC和紅外線功能。然而,小米14 Pro還具有一個額外的eSIM插槽,並且在無線充電方面提供了更高的功率。

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具有IP68級的防塵防水功能,可以在1.5米深水中使用30分鐘。兩款手機都搭載了先進的指紋識別技術,並且具有高解析度的音頻功能。此外,小米14 Ultra還具有一個額外的色譜儀,可以提供更準確的顏色表現。

總結

綜合來看,小米14 Ultra和小米14 Pro都是功能強大的手機,具有出色的屏幕、攝影功能和連接性。小米14 Ultra在處理器和充電速度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性能,而小米14 Pro則在防水性能和無線充電功率方面表現更出色。因此,如果您對處理器性能和充電速度有較高的要求,那麼小米14 Ultra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然而,如果您更關注防水性能和無線充電功率,那麼小米14 Pro可能更適合您的需求。

【評測】小米 14 Ultra
【評測】小米 14 Pro

【手機比較】小米 14 Ultra 與 小米 13 Ultra: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小米 14 Ultra 與 小米 13 Ultra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項目小米 14 Ultra小米 13 Ultra
網路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
CPUQualcomm SM8650-AB Snapdragon 8 Gen 3 (4 nm)Qualcomm SM8550-AB Snapdragon 8 Gen 2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3 英寸,LTPO AMOLED6.73 英寸,LTPO AMOLED
作業系統Android 14, HyperOSAndroid 13, MIUI 14
記憶體256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
主相機50 MP + 50 MP + 50 MP + TOF 3D50 MP + 50 MP + 50 MP + TOF 3D
前置相機32 MP32 MP
無線局域網Wi-Fi 802.11 a/b/g/n/ac/6e/7Wi-Fi 802.11 a/b/g/n/ac/6e/7
NFC支援支援
藍牙5.45.3
3.5mm 耳機插孔
充電90W 有線快充, 80W 無線快充90W 有線快充, 50W 無線快充
感應器指紋(屏下光學)、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色譜儀、氣壓計指紋(屏下光學)、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色譜儀、氣壓計

手機市場上有許多不同的選擇,而小米14 Ultra和小米13 Ultra是小米公司最新推出的兩款旗艦手機。這兩款手機在許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在本文中,我們將比較這兩款手機的屏幕與顯示、效能、攝影功能、連接性和其他功能,並提供一個客觀的總結,以幫助您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

屏幕與顯示比較

小米14 Ultra擁有6.73英寸的LTPO AMOLED顯示屏,解析度為1440 x 3200像素,擁有出色的色彩表現和對比度。此外,它還支援120Hz的刷新率,使畫面更加流暢。小米13 Ultra的屏幕尺寸和類型與小米14 Ultra相同,但它採用了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保護屏幕,提供更好的耐用性。

效能比較

小米14 Ultra搭載了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處理器,擁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和高效能表現。它還配備了12GB或16GB的RAM,以及256GB、512GB或1TB的內部儲存空間。小米13 Ultra則搭載了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配備12GB或16GB的RAM和256GB、512GB或1TB的內部儲存空間。兩款手機都支援UFS 4.0儲存技術,提供更快的讀寫速度。

攝影功能比較

小米14 Ultra和小米13 Ultra都擁有強大的攝影功能。小米14 Ultra配備了一個四鏡頭系統,包括5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頭、50 MP的遠攝鏡頭和TOF 3D深度感應器。它還具有Leica鏡頭、8K錄影和多種拍攝模式。小米13 Ultra也擁有相似的四鏡頭系統,但具有不同的鏡頭規格。兩款手機的前置相機都是32 MP,具有HDR和全景拍攝功能。

連接性比較

小米14 Ultra和小米13 Ultra都支援5G網絡,提供更快的網絡速度和更低的延遲。它們還支援Wi-Fi 6和藍牙5.4或5.3,以實現更快的無線連接。此外,兩款手機都具有NFC和紅外線功能,方便用戶進行無線支付和遠程控制。

小米14 Ultra和小米13 Ultra都具有強大的電池,分別為5300mAh和5000mAh,並支援快速有線和無線充電。此外,它們還具有IP68級防塵防水功能,保護手機免受水和灰塵的損害。

總結

根據我們的比較和評價,小米14 Ultra和小米13 Ultra都是功能強大的手機,具有出色的屏幕、高效能的處理器、優秀的攝影功能和先進的連接性。然而,小米14 Ultra在處理器性能和充電速度方面略微優於小米13 Ultra。如果您更注重這些方面,那麼小米14 Ultra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然而,如果您對攝影功能和顏色選擇更感興趣,那麼小米13 Ultra可能更適合您。最終的選擇取決於您的個人偏好和需求。

【評測】小米 14 Ultra
【評測】小米 13 Ultra

【手機比較】小米 14 Ultra 與 Samsung S24 Ultra: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小米 14 Ultra 與 Samsung S24 Ultra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項目小米 14 Ultra三星S24 Ultra
網絡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
CPU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4 nm)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3 英寸 LTPO AMOLED6.8 英寸 Dynamic LTPO AMOLED 2X
平台Android 14, HyperOSAndroid 14, One UI 6.1
內存256GB 12GB RAM, 512GB 16GB RAM, 1TB 16GB RAM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1TB 12GB RAM
主攝像頭50 MP + 50 MP + 50 MP + TOF 3D200 MP + 50 MP + 10 MP + 12 MP
自拍攝像頭32 MP12 MP
WLANWi-Fi 802.11 a/b/g/n/ac/6e/7Wi-Fi 802.11 a/b/g/n/ac/6e/7
NFC支援支援
藍牙5.45.3
3.5mm 耳機插孔
充電90W 有線充電,80W 無線充電45W 有線充電,15W 無線充電
傳感器指紋識別、加速度計、接近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色譜儀指紋識別、加速度計、陀螺儀、接近感應器、指南針、氣壓計
性能強大出色

屏幕與顯示比較

小米 14 Ultra搭載了一個6.73英寸的LTPO AMOLED顯示屏,解析度為1440 x 3200像素,屏佔比為89.6%。它支援Dolby Vision和HDR10+,並具有3000尼特的峰值亮度。三星S24 Ultra則搭載了一個6.8英寸的Dynamic LTPO AMOLED 2X顯示屏,解析度為1440 x 3120像素,屏佔比為88.5%。它也支援HDR10+,並具有2600尼特的峰值亮度。兩款手機的屏幕都提供了出色的顯示效果和色彩表現。

效能比較

小米 14 Ultra和Samsung S24 Ultra都搭載了高通的Snapdragon 8 Gen 3芯片組,並且都具有Adreno 750 GPU。小米 14 Ultra提供了256GB 12GB RAM、512GB 16GB RAM和1TB 16GB RAM的內存選擇。Samsung S24 Ultra則提供了256GB 12GB RAM、512GB 12GB RAM和1TB 12GB RAM的內存選擇。兩款手機的處理器和內存配置都能夠提供出色的性能和流暢的使用體驗。

攝影功能比較

小米 14 Ultra配備了一個由Leica鏡頭組成的四鏡頭系統,包括5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鏡頭、50 MP的長焦鏡頭和TOF 3D深度感應器。Samsung S24 Ultra則配備了一個由Leica鏡頭組成的四鏡頭系統,包括200 MP的廣角鏡頭、50 MP的望遠鏡鏡頭、10 MP的長焦鏡頭和12 MP的超廣角鏡頭。兩款手機的攝影功能都能夠提供出色的拍攝效果和細節捕捉。

連接性比較

小米 14 Ultra和Samsung S24 Ultra都支援GSM、CDMA、HSPA、LTE和5G網絡。它們也都具有Wi-Fi 802.11 a/b/g/n/ac/6e/7和藍牙的支援,並且都支援NFC。這些連接性功能使得兩款手機能夠提供快速的網絡速度和便捷的無線連接。

小米 14 Ultra和Samsung S24 Ultra都具有IP68級的防塵防水功能,可以在1.5米深水中使用30分鐘。它們也都搭載了先進的指紋識別技術,並且具有高解析度的音頻功能。小米 14 Ultra還具有兩向衛星通信功能,這使得它在戶外和遠程地區的通信更加可靠。兩款手機的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也相當出色,能夠提供長時間的使用和快速的充電體驗。

總結

綜合來看,小米 14 Ultra和Samsung S24 Ultra都是功能強大的手機,具有出色的屏幕、攝影功能和連接性。小米 14 Ultra在攝影功能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鏡頭選擇和高解析度的自拍攝像頭。Samsung S24 Ultra則擁有更高解析度的主攝像頭和更大的屏幕尺寸。根據您的需求和偏好,您可以選擇適合您的手機。

【評測】小米 14 Ultra
【評測】Samsung S24 Ultra

【說明】Groq:要挑戰 NVIDIA GPU 嗎?它是專門為 AI 加速器的 LPU,真的真的超快

在使用 ChatGPT 時,你一定會注意到模型對查詢的反應速度很慢。由於 LLM 的高延遲,Google Gemini 等在手機上使用的 AI ChatBox 甚至更慢。但 Groq 強大的新型 LPU 想要改變這件事。

Groq 的 LPU 推理引擎在運行 7B 模型時每秒可以生成 500 個tokens。而在運行 70B 模型時,每秒約為 250 個tokens。這與 OpenAI 的 ChatGPT 相去甚遠,ChatGPT 運行在由 GPU 驅動的 Nvidia 芯片上,每秒只能提供約 30 至 60 個 tokens。

Groq 由前 Google TPU 工程師建造

Groq 不是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而是一個 AI 推理芯片,它正在與像 Nvidia 這樣的行業巨頭在 AI 硬件領域競爭。它於 2016 年由 Jonathan Ross 共同創辦,他在 Google 工作期間共同創辦了建造 Google 首個用於機器學習的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芯片的團隊。後來,許多員工離開了 Google 的 TPU 團隊,並創建了 Groq,為下一代計算建造硬件。

Groq 的 LPU 是什麼?

與 Nvidia 等成熟玩家相比,Groq 的 LPU 引擎之所以如此快速,是因為它完全建立在不同的方法上。

根據首席執行官 Jonathan Ross 的說法,Groq 首先創建了軟件堆和編譯器,然後設計了硅片。它採用軟件優先的思維方式,使性能變得「確定性」,這是在 AI 推理中獲得快速、準確和可預測結果的關鍵概念。

至於 Groq 的 LPU 架構,它類似於 ASIC 芯片(特定應用集成電路)的工作方式,並且是在 14nm 節點上開發的。它不是一個通用的芯片,用於各種複雜任務,而是專為處理大型語言模型中的數據序列而定制的。而 CPU 和 GPU 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也會導致性能延遲和增加延遲。

並且憑藉著精心設計的編譯器,該編譯器確切地知道指令週期在芯片中的運作方式,進一步減少了延遲。編譯器將指令分配到正確的位置,進一步減少了延遲。別忘了,每個 Groq LPU 芯片都搭載了 230MB 的片上 SRAM,以提供高性能、低延遲和更好的效能。

至於 Groq 芯片是否可以用於訓練 AI 模型,正如我上面所說,它是專為 AI 推理而建立的。它不具備任何用於訓練和微調模型所需的高帶寬記憶體(HBM)。

Groq 還指出,HBM 記憶體會導致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這會增加延遲。所以不,你不能在 Groq 的 LPU 上訓練 AI 模型。

測試了 Groq 的 LPU 推理引擎

你可以前往 Groq 的網站(https://groq.com/)體驗這種極快的性能,無需帳戶或訂閱。目前,它提供了兩個 AI 模型,包括 Llama 70B 和 Mixtral-8x7B。

Groq 的 LPU 以每秒 527 個標記的速度生成了出色的輸出,在 7B 模型上僅用 1.57 秒生成了 868 個標記(3846 個字符)。在 70B 模型上,速度降至每秒 275 個標記,但仍然遠高於競爭對手。

與其他服務提供商相比,ray-project 進行了廣泛的 LLMPerf 測試,發現 Groq 的性能遠優於其他提供商。

Groq vs Nvidia:Groq 有何說法?

在一份報告中,Groq 表示其 LPUs 具有可擴展性,可以使用光學互連在 264 個芯片之間進行連接。它還可以使用交換機進一步擴展,但這會增加延遲。根據首席執行官 Jonathan Ross 的說法,該公司正在開發可以橫跨 4,128 個芯片的集群,該集群將於 2025 年發布,並且它是在三星的 4nm 工藝節點上開發的。

在一項由 Groq 執行的基準測試中,使用 576 個 LPUs 的 70B Llama 2 模型進行 AI 推理,所花費的時間只有 Nvidia H100 GPU 集群的十分之一。

不僅如此,Nvidia GPU 在生成回應的標記時耗費了 10 焦耳至 30 焦耳的能量,而 Groq 只需 1 焦耳至 3 焦耳。總結來說,該公司表示,Groq 的 LPUs 在 AI 推理任務中提供了 10 倍更快的速度,而成本僅為 Nvidia GPU 的十分之一。

Mark Zuckerberg 表示,正開發利用腦信號操控 AR 智能眼鏡。

據 Mark Zuckerberg 透露,Meta 公司正在研發一種可以通過腦信號控制的設備,用來控制虛擬現實(VR)頭盔和擴增實境(AR)眼鏡,這將取代眼球追蹤和手持控制等傳統方式。在《Morning Brew Daily Podcast》中, Mark Zuckerberg 被問到 A.I. 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用案例,他熱衷於宣傳 Meta 生產的產品,最近他還在 Instagram 上解釋了 Meta Quest 3 為甚麼比 Apple Vision Pro 更好。他提到了使用 AI 和相機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可以回答有關所見事物的問題(不過目前只有一些幸運的用戶可以使用測試版)。

接着,他談到了他們正在研發的一項「瘋狂的」項目,即一種腕帶形式的神經接口。 Mark Zuckerberg 還開玩笑說,他不想在技術成熟之前將晶片植入腦中,不像第一個接受該技術植入的人。

Meta 的 EMG 腕帶可以讀取大腦發送到手和手臂的神經系統信號。據 Mark Zuckerberg 稱,這項技術可以讓你僅僅通過思考就能在虛擬世界中移動手,而無需進行大幅度的現實世界動作。

Mark Zuckerberg 曾在一段影片中展示過 Meta 的原型 EMG 腕帶(不過沒有展示它配合的頭盔),但有趣的是,在他的播客聲明中,他繼續表示他認為 Meta 在未來幾年內將推出一款可供人們購買和使用的產品。他並未提及具體的發佈日期,不幸的是,也沒有提到這樣的產品可能的價格,但這一系統對於 Meta 的 AR 和 VR 技術在私隱、實用性和可訪問性方面可能是一個重大的飛躍。

目前,如果你想通過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的 Look and Ask 功能進行交流,或者在不拿出手機的情況下回覆收到的短訊,你必須用口語進行操作。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有些問題你可能希望保持私密。

EMG 腕帶可以讓你使用微妙的手勢來輸入這些消息,從而保持更高的私隱級別。當然,正如播客主持人所指出的,這也存在問題,其中之一是學校難以阻止學生在考試中作弊。偷偷帶入筆記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偷偷帶入 A.I. 的考試。

此外,這種腕帶在虛擬現實中也很有用。 Mark Zuckerberg 主要談到它與 AR 智能眼鏡的搭配使用。Ray-Ban Meta 智能眼鏡的巨大成功在於它們的時尚輕便,一瞥之間,它們和普通的 Ray-Ban 眼鏡沒有明顯的區別。

然而,增加相機、傳感器和用於管理手勢的晶片組可能會影響這種薄型設計,除非將部分功能和處理能力放入腕帶等獨立設備。

在規格方面仍然需要進行一些改進,主要是需要內置螢幕,例如 Xreal Air 2 Pro 的螢幕,但只能等待看看下一代 Meta 智能眼鏡將帶給甚麼。

最後,還有可訪問性問題。由於其本質,AR 和 VR 非常注重身體動作,你必須在現實世界中移動手臂、做手勢和按下按鈕,這使得這些技術對於影響行動能力和靈巧性的殘障人士來說非常不可訪問。

這種腦信號傳感器開始解決這個問題。與其需要身體行動,不如思考進行相應的虛擬界面操作。

根據目前展示的演示,使用 Meta 的神經接口仍然需要一些動作,因此它還遠遠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這是使這項技術更具可訪問性的第一步,對它的未來發展感到興奮。

______

最全面,最真心的「手機開箱」即睇: 手機、平板真心評測
更多 SIM Card 評測請即睇:電話卡速度測試比較
更多手機消息: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news/mobile-handheld/

Google 發起 Gemma,一個家庭開源模型系列

0

在過去的幾週中, Google 先後推出了 Gemini 1.0 Ultra 和 Gemini 1.5 Pro,現在又推出了一個名為 Gemma 的新型小型開源模型家族。它有兩個變體,一個有 2B 個參數,另一個有 7B 個參數。

這些開源模型採用商業許可證,這意味着它們可以自由使用或修改,以用於商業目的,與 Gemini 不同,後者是專有模型。該公司表示,儘管體積小,Gemma 模型具有強大的功能,並基於用於創建 Gemini 模型的研究和技術。

Gemma 模型可以輕鬆運行在 你的 Notebook 電腦上
Google 表示,Gemma 開源模型體積相當小,可以輕鬆部署在 Notebook 電腦或桌面電腦上。它們已經在包括網頁文件、代碼和數學在內的英文數據集上進行了訓練。

Gemma 模型非常適合文本摘要、生成、推理、問答等應用。至於訓練數據集, Google 表示 Gemma 模型總共訓練了 6 萬億個標記。

雖然這些模型是開源的,但 Google 對其進行了廣泛的安全、偏見和風險測試。他們嚴格應用了兒童性虐待物料(CSAM)過濾器,以刪除任何有害內容。除此之外,還對模型進行了許多敏感數據過濾,以排除個人資訊。 Google 還為開發人員提供了負責任的生成 AI 工具包,以便負責地使用這些模型。Gemma 模型是開源的,但它有一些禁止使用政策,禁止開發人員用於「危險、非法或惡意活動」,等等。

基準測試而言,Gemma 2B 模型在 MMLU 測試中得分為 42.3,而 7B 模型得分為 64.3。在 HellaSwag 測試中,2B 模型得分 71.4,7B 模型得分 81.2。相比之下, Microsoft 的 2.7B Phi-2 模型在 MMLU 測試中得分為 56.7,Meta 的 Llama 2(7B)得分為 45.3。然而, Google 自家的 Gemini Nano 2(3.2B)模型在同一測試中得分為 55.8。

總的來說,認為 Google 釋放開源模型以促進研究和創新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你可以在 Kaggle 上開始使用 Gemma 模型,或者在 GitHub 上查看 Gemma 模型的官方 PyTorch 實現。 你還可以在 Vertex AI 上了解 Gemma。

通訊事務管理局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予各行業加入

0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公布,「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現已開放予各行業加入,以進一步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打擊短訊詐騙。通訊辦呼籲市民在收到陌生人發送的短訊時應提高警惕,絕不要向身分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任何個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資料,也不要轉帳金錢或開啓短訊內的超連結,以免蒙受損失。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通訊辦指出,只有已登記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公司或機構,才可使用其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若發送人名稱含有「#」號,但並非由「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發出,該短訊將被電訊網絡攔截。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旨在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以打擊短訊詐騙。

Signal 將新增用戶名稱功能,無需透露電話碼

0

Signal 將推出新功能,允許用戶透過用戶名稱發起對話,無需再披露電話號碼。

根據 Signal 的官方公告,這項功能將在未來數周內上線。目前,使用Signal的用戶需要提供電話號碼才能與朋友進行聊天,但這一新功能將使用戶能夠透過個人名稱來聯繫對方,而無需再透露電話號碼。不過,Signal強調,註冊時仍然需要提供電話號碼。

Signal解釋說,Signal中的用戶名稱與其他社交平台上的用戶名稱有所不同。用戶名稱Signal App中是一種與某人聯繫的快速方式,而不是登入名稱。如果用戶設置了用戶名稱,個人資料名稱仍然會顯示為預設內容,不會顯示用戶名稱。在Signal上發送訊息給對方時,對方也無法看到用戶的用戶名稱。

這次 Signal 的新功能提供了更多的隱私保護:用戶可以透過用戶名稱發起對話,無需再披露電話號碼,這有助於保護個人隱私。方便使用:用戶只需知道對方的用戶名稱,就能夠進行聯繫,無需記住繁瑣的電話號碼。但由於仍需提供電話號碼註冊:雖然用戶在使用用戶名稱功能時無需再披露電話號碼,但在註冊Signal時仍然需要提供電話號碼,這可能會對一些用戶的隱私造成一定的疑慮。

Google Gemini Advanced 獲得 ChatGPT之類的 Code Interpreter 功能

Google 正在為 Gemini Advanced 做出巨大努力,並不斷增加新功能和能力,以使其與 ChatGPT Plus 不相上下。這家搜索巨頭現在已經在 Gemini 的界面中引入了編輯和運行 Python 代碼的功能。

你不再需要將代碼導出到 Google Colab 或 Replit 中運行和測試。 Gemini 的 Python 解釋器的工作方式類似於 ChatGPT 中的代碼解釋器(現在稱為進階數據分析)。

run python code in gemini advanced

Google 表示, Gemini Advanced 中的新 Python 解釋器可以幫助學生和開發人員驗證代碼是否按照預期工作。與 ChatGPT 的代碼解釋器不同,它還允許 你編輯 Python 代碼並運行它。 你只需點擊代碼下方的「運行代碼」按鈕,它將顯示輸出。 你還可以點擊「鉛筆」圖標直接在那裏編輯代碼。

這可以節省 你寶貴的時間,學生可以通過代碼示例學習各種概念以及代碼修改如何產生不同的輸出。請注意,新的解釋器與去年推出的 Bard 的「隱式代碼執行」不同。

儘管如此, Gemini Advanced 的 Python 解釋器僅限於編碼任務。相比之下,ChatGPT 具有多功能的代碼解釋器,可用於許多任務,包括數據分析、圖形生成、各種文件格式轉換等等。

你可以上傳各種文件格式,並要求代碼解釋器可視化數據或執行專業操作。它在一個受限環境中提供了超過 300 個 Python 包。

然而,引入 Gemini Advanced 內的 Python 解釋器是一個重要的增加,我希望 Google 在未來的日子裏擴大其實用性。請記住, 你只能在 Gemini Advanced 上使用新的代碼解釋器,這是 Gemini 的付費版本。它搭載了強大的 Gemini 1.0 Ultra 模型。 Gemini Advanced 的價格為每月 20 美元,但目前 Google 提供兩個月的免費試用,以及 Google One 的好處,如 2TB 的存儲空間,在 Docs、Gmail 等中獲得 AI 訪問等。

Alipay HK 信用卡轉賬 3月1日起最高將收取4%手續費

0

AlipayHK 最新公告,自2024年3月1日起,使用除中銀、渣打和恒生以外的信用卡進行轉賬將收取4%的手續費,而中銀、渣打和恒生的信用卡轉賬則仍享有免手續費限額,超額部分則收取1.5%的手續費

Ray-Ban Meta Smart Glasses 推 2.0版本,更好影像,更好音效

Ray-Ban Meta智能眼鏡宣布推出軟體更新 2.0 版本,為用戶帶來了令人期待的影像品質和音效改進。

首先,這款智能眼鏡的相機將進行低光性能升級,減少噪點並實現自動曝光,從而獲得更清晰的影像。此外,視頻的動態範圍將更豐富,影像更加銳利。Meta 公司承諾進行了這些改進,但我們尚未能夠進行測試。

在音效方面,Meta 公司將新增一個音頻主控功能,讓您可以調節眼鏡的聲音大小。更新 2.0 版本後,您可以通過在眼鏡的觸摸板上上下滑動來控制音樂、語音指令和其他聲音的音量。

此外,Meta 公司在更新日誌中表示,此次更新還將帶來「安全性和穩定性改進」,但對於智能眼鏡的具體改進內容尚未進行詳細解釋。

更新安裝時間大約需要幾分鐘,如果您沒有開啟自動更新功能,您需要打開手機上的 Meta View 應用程序,點擊左上角眼鏡圖片,選擇「眼鏡和隱私」,然後選擇「您的眼鏡」,之後點擊「更新」,最後點擊「安裝更新」以安裝 2.0 版本的更新。

如果您的設備未找到更新,請不必擔心,因為更新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達到所有用戶。請稍後再次檢查,或者開啟自動更新功能,這樣您就不必一直檢查更新是否已經準備好。

此次 2.0 版本的更新增加了相機和音效的改進,但遺憾的是,Ray-Ban 智能眼鏡的 Look and Ask 人工智能辨識工具尚未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推出,這令人感到遺憾。

最全面,最真心的「手機開箱」即睇: 手機、平板真心評測
更多 SIM Card 評測請即睇:電話卡速度測試比較
更多手機消息: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news/mobile-handheld/

Meta Quest 3 升級手部追踪,可能推出腳部追踪技術

日,Meta 為 Meta Quest 3 和 Meta Quest Pro 推出了全新的雙追踪系統,將手部追踪與控制器追踪同步進行。這一升級可能為虛擬實境 (VR) 帶來腳部追踪技術的應用。

這一功能並非全新,早在手部追踪功能推出時,就已經可以在支持兩種追踪方式的應用程序中進行切換。然而,在切換模式時存在一定的延遲,而且一旦放下控制器,它們就會從視野中消失,這在 VR 中尋找它們再次使用時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而現在,Meta 推出了全新的「多模式」追踪方法,可以同時追踪手部和控制器。雖然這一方法在 2023 年 7 月就已經推出,但當時處於測試階段,官方的 Quest Store 應用程序和 App Lab 軟件無法實現這一功能。相反,使用多模式追踪的軟件必須通過 SideQuest 等第三方應用商店進行共享。

根據最新的 Quest 更新 v62(來源:UploadVR),這一功能已經正式推出,意味著通過 Quest Store 分發的 VR 遊戲和應用程序可以為 Meta Quest 3 和 Quest Pro 用戶添加多模式追踪功能。這不僅可以使應用程序在兩種追踪方式之間實現即時切換,還可以同時使用控制器和手部,為與虛擬世界的互動帶來新的可能性。

或許我們將會看到一款冒險遊戲,玩家可以一手揮舞劍,一手施展類似於《奇異博士》中的法術;或者一些現有的應用程序可以添加一些手部追踪功能,例如使用手勢來提高多人遊戲中的溝通效果。

已經在測試這一功能的用戶指出,這一新系統還可以同時追踪多個身體部位。例如,Twitter 用戶 @Lunayian 將 Quest Pro 控制器固定在腳上,這樣他們就可以在 VR 中同時使用手部和腳部,而無需複雜的追踪設備。

不幸的是,Oculus Quest 2 的處理能力不足以實現手部和控制器的同步追踪。然而,如果您購買並配對 Touch Pro 控制器,就可以解鎖這一功能。這些控制器的價格為 299.99 美元 / 299.99 英鎊 / 479.99 澳元(兩個一組),它們可以自行追踪,使 Quest 2 可以專注於手部追踪。

不過,在購買 Touch Pro 控制器之前,您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因為雖然開發者現在可以在官方 Quest Store 應用程序中使用這一功能,但在您喜愛的 VR 和 MR 軟件中看到這一功能還需要時間。希望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

______

最全面,最真心的「手機開箱」即睇: 手機、平板真心評測
更多 SIM Card 評測請即睇:電話卡速度測試比較
更多手機消息: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news/mobile-handheld/

城巴計劃在南區及中西區試點推行「分段收費回贈機」

0

城巴將在部分選定的路線站頭和巴士上的司機位置旁安裝「分段收費回贈機」,並向短途客提供車費回贈的優惠。

此外,城巴還計劃推出名為「主幹線」的計劃,以鼓勵乘客更好地利用重要的巴士路線。不過這項計劃仍需等待運輸署的審批,希望能夠在今年內實施。

一位發言人表示,去年Citybus新巴完成了專營權的合併後,能夠整合一些重疊的巴士路線,形成所謂的「主幹線」。這些路線包括「薄扶林線」、「市中心線」和「啟德線」等等。以「薄扶林線」為例,預計班次會從目前的每20分鐘一班加密至每8至12分鐘一班。

這位發言人指出,該計劃將使乘客能夠更方便地「見車就上」,也就是可以上長途或過海巴士後再支付分段收費。為了配合這項計劃,城巴將在部分選定的路線站頭和巴士上的司機位置旁安裝「分段收費回贈機」。乘客只需在上車和下車時使用Octopus等電子支付工具進行刷卡,就可以享受到分段收費回贈的優惠。

城巴計劃首先在南區和中西區進行「主幹線」的試點工作,並將分別安裝8個和3個「分段收費回贈機」。而4號線和971號線將率先實施這一計劃,而長遠計劃則是將其擴展至將軍澳區和東區的巴士線路。

東鐵線今年再多 9個站有閘門

0

港鐵公司近日公佈,東鐵線自動月台閘門安裝工程正穩步推進。根據港鐵機電工程建造總經理梁志添先生透露,今年上半年將會有大埔墟、上水、大圍與沙田等四個車站完成閘門工程,並投入服務。

在經驗積累與克服種種困難下,部分車站工程已可提早動工,進度令人鼓舞。梁先生強調,儘管工程提早展開,但港鐵並無簡化任何程序,乘客安全仍然是首要考量。

港鐵希望在今年底前,能完成東鐵線內共九個車站的閘門工程,以進一步提升乘車安全。本公司期待新閘門正式運作後,能夠護乘者出入,與搭乘東鐵線的市民共創美好旅途。

淘寶都可以用 WeChat 俾錢,現時部份訂單可直跳微信付款

0

受歡迎的網購平台淘寶,近期推出一項嶄新的支付功能。消費者現在可以直接從淘寶訂單頁面,跳轉到微信支付進行付款,無需再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這為用戶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一站式結算體驗。

根據官方消息透露,目前微信支付功能僅面向部分用戶試點推出,支持的商品種類也有限。但淘寶客服表示,平台會在不久的將來,對所有用戶及商品進行全面開放。

此功能融合了淘寶及微信兩大平台的優勢。用戶無需再進行多次跳轉,就可以直接在淘寶完成商品選購,再直達微信支付結算。整個支付過程快速簡便,有助提高購物效率。相信微信支付的加入也會進一步完善和增強淘寶的支付系統,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型格、實用兼備!金屬機身電競滑鼠 GravaStar Mecury 系列實試

0

電競遊戲類型的硬件產品除了講究性能,在外型方面必須要加多幾分「中二」,方能有玩家買單,這方面可謂是 GravaStar 的強項所在。繼機甲風的音響產品、充電器之後,GravaStar 日前又在香港市場強勢推出旗下最新的電競遊戲專用滑鼠 Mercury 系列。



GravaStar 推出的遊戲滑鼠 Mercury 系列共有兩個型號,分別為高階的 Mercury M1 Pro 以及定位稍偏中階的 Mercury M2,兩者在外型方面有不少類同之處,其中就包括作為系列最大賣點的鏤空機身設計,在鎂金屬面板中開孔,形式一體滑鼠外殼,在外型上提供異形獨特性及冰涼手感,更可以減少在使用時熱量、汗水的積累,即使長時間遊戲都能保持舒適。



GravaStar Mercury 系列兩大型號出品的主要靠滑鼠上的字型水印區分,另外較高階的 Mercury M1 Pro 亦有推出帶有戰損裝飾的特別版本,外型方面更能擊中機甲迷的心理之外,戰損版 Mercury M1 Pro 對比原版還在包裝中多附送了 4K 接收器,供需要用到其 4K Hz 輪詢率的高階玩家盡用 M1 Pro 的功能。



講到「輪詢率」,其實亦即滑鼠對玩家手部動作的回饋速度,理論上輪詢率越高,滑鼠的反應速度就越快,這方面就是區分 Mercury M1 Pro 以及 M2 的分水嶺。Mercury M1 Pro 的輪詢率為 4K Hz,而 M2 輪詢率為 1K Hz,對於需要極緻反應的 FPS 遊戲玩家,花多額外的$100 多元購買 M1 Pro 可能會更為適合,如果只是被金屬外型吸引,而又不需要戰損裝飾的話,Mercury M2 就更值得考慮了。

Mercury M1 Pro Wireless Gaming Mouse 售價與規格

建議零售價:HK$798

Battle Worn Edition 戰損版/Gunmetal Gray 原版

感測器: PAW3395DM
主控制器: NRF52833
最高靈敏度 (DPI): 26000
最快速度 (IPS): 650 inches/sec
最快加速度: 50G
輪詢率: 4K Hz
(M1 Pro 戰損版有包含 4K 接收器, 而 M1 Pro 原版則需另外購買 4K 接收器。) 滾輪: 100 萬轉壽命
連線方式: 2.4G, 藍牙, 有線
RGB 燈光效果: 支援
介面: Type-C
尺寸: 124 x 64.5 x 39.5 mm(長 x 寬 x 高)
重量: 88g

Mercury M2 Wireless Gaming Mouse 售價與規格

建議零售價格:HK$628

感測器: PAW3395DM 

主控制器: BK CX52850 

最高靈敏度 (DPI): 26000 

最快速度 (IPS): 650 inches/sec 

最快加速度: 50G 

輪詢率: 1K Hz
滾輪: 100 萬轉壽命 連線方式: 2.4G,藍牙,有線 

RGB 燈光效果: 支援
介面: Type-C
尺寸: 124 x 64.5 x 39.5 mm(長 x 寬 x 高)
重量: 79g

OpenAI 將「GPT」註冊為商標被拒絕

美國專利商標局(PTO)否決了 OpenAI 將「GPT」詞語註冊為商標的申請,理由是 GPT 是一個過於普通的詞語,註冊後可能會阻礙競爭對手正確描述其產品為 GPT。

OpenAI 在申請中辯稱,GPT 並不是一個描述性詞語,消費者不會「立即理解」其含義。

PTO 在 2 月 6 日的決定中寫道,消費者不知道 GPT 的含義並不重要,因為那些使用這項技術的人明白 GPT 是指一種通用的軟件類型,而不僅僅是 OpenAI 的產品。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許多其他人工智能服務將 GPT 添加到產品名稱中。例如,有一家名為 GPTZero 的人工智能檢測初創公司。其他公司通常將其基礎人工智能模型稱為 GPT,因為它們確實如此。

在 ChatGPT 及其人工智能模型 GPT-3(後來是 GPT-4)流行之後,詞語 GPT 與 OpenAI 密切相關。當 OpenAI 向外部開發人員開放 ChatGPT 時,該公司也將其定制聊天機器人稱為 GPT。然而,最近 OpenAI 開始為其他服務提供獨特的品牌名稱。最近,他們推出了名為 Sora 的文本到視頻生成模型。

Gizmodo 指出,這不是美國首次拒絕 OpenAI 對 GPT 商標的申請;第一次是在 2023 年 5 月。該公司可以再次向商標審裁委員會上訴,爭取將 GPT 詞語註冊為商標的機會。

按此即看更多:AI 人工智能 新聞
按此即看更多:
免費使用 ChatGPT-4 的 6 個方法
按此即看更多:5 個「香港」免費使用 ChatGPT-4 的方法

Google Gemini 更新,在 Android 不用按「____」就能給指令

Google 最近釋出了 Gemini 的 Android 和網頁版本,這暗示它可能成為您智能手機上 Google 助手的最終接班人。和任何重大更新一樣,用戶開始測試後很快就發現 Gemini 並沒有 Google 助手目前所擁有的所有功能和能力。儘管我們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Gemini 將會不斷演進並增加更多功能,但最近推出的一項功能至少讓 Gemini 更接近達到這個目標。

在更新之前,手動在 Android 上啟動 Gemini 需要在每個口述命令後點擊發送按鈕(位於 Gemini 覆蓋面板的右下角)。這意味著您必須注意並確保在告訴 Gemini 您想要什麼後按下該按鈕,否則它的麥克風指示燈將一直旋轉,直到您告訴它您已經完成。

雖然這似乎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這是 Google 助手用戶已經習慣的一個方面:進行更自然的對話而無需進行太多手動輸入。幸運的是,根據 9to5Google 的報導,Google 很快通過在周末發布更新(版本 1.0.606412536)來解決這個問題,使 Gemini 能夠自動處理命令,無需按下發送按鈕。這在按住電源按鈕使用、滑動角落或使用「嘿,Google」命令時都有效。

不知道為什麼 Google 在最初發布 Gemini 時缺少這個非常基本的功能。然而,我們已經知道 Gemini 仍然在不斷改進中,遺憾的是它仍然缺少其他基本的助手功能,例如持續對話和能夠連續處理多個請求。不清楚 Google 計劃何時完全將我們轉移到 Gemini,以取代經過驗證的 Google 助手,但顯然在達到這一點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注意!Google Gemini AI 會保存你的對話長達 3 年

如果你有一個不想讓任何人知道的祕密,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一個人類的智能助手,因為這些新工具背後的公司可能會保存你的數據時間比你想像的要長。Google 的 Gemini AI 助手獲得了廣大好評,許多人認為它比 OpenAI 的 ChatGPT 更出色。但如果你打算使用 Gemini,最好快速閱讀一下私隱政策。

Google 不僅明確警告用戶不要向 Gemini 提供任何敏感資訊,以免被人類審查員閱讀,而且 Google 還保留了許多你的問題,以幫助改進他們的工具。事實上,即使你從應用程式中刪除了所有資訊,你告訴 Gemini 的一切可能會被該公司保存長達三年。

Google 使用人類審查員查看 Gemini 的使用情況,並在計劃外時進行必要的更改。但是,保留這些資訊供 Google 工作人員查看意味着這家科技巨頭保留了大量的用戶數據。

「已由人類審查員審查或註釋的對話(以及相關數據,如 你的語言、設備類型、位置資訊或反饋)在 你刪除 Gemini 應用程式活動時不會被刪除,因為它們被分開保存,並且與 你的 Google 帳戶無關。相反,它們將被保留長達三年」, Google 在最新版本的 Gemini 私隱政策中解釋道。ZDNet 週二首次提出的 Gemini 的新私隱通知試圖向用戶保證數據在某種程度上是匿名的。


「非常重視 你的私隱,不會將 你的個人資訊出售給任何人。為了幫助 Gemini 改進並保護 你的私隱,選擇了一部分對話,並使用自動工具幫助刪除用戶識別資訊(如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 Google 的私隱政策解釋道。
但是,就像單純的元數據可以提供很多資訊一樣,將某人的名字從人類審查員可看到的資訊中刪除並不意味着它是匿名的。 Google 也知道這一點。

「請不要在對話中輸入機密資訊,或者 你不希望審查員看到或 Google 用於改進的產品、服務和機器學習技術的任何數據」, Google 警告道。

對於週二下午發送的有關用戶是否可以查看他們在 Gemini 中撰寫的內容是否被人類審查員審查的問題, Google 尚未立即回覆。如果收到回覆,將更新此文章。

再次強調,不要向 Gemini 或任何 AI 工具提供 你不希望其他人閱讀的資訊。而且不用說, 你應該特別避免在 Gemini 中輸入任何 你不希望在法庭上朗讀出來的內容。對於被指控涉及嚴重罪行的任何人,檢察官獲取搜索歷史和其他電子記錄是標準做法。只需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明尼蘇達州的調查人員獲取了一名女子的搜索歷史,該女子據稱用 SUV 撞到了一輛阿米什馬車,造成兩名兒童死亡。她最糟糕的搜索內容是甚麼?「如果你與阿米什馬車發生事故並造成兩人死亡,會發生甚麼?」

Google 為了推 Gemini Advanced 訂閱,Google One 的訂閱方案都要改變

Google One 或許即將對其雲端儲存服務進行重大變革,如果最近其網站的變動是什麼的話。有報導稱,Google One 最受歡迎的一個儲存計劃似乎從公司的網站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預設選項。

這可能意味著用戶在註冊 Google One 雲端儲存時被迫妥協,不得不選擇比他們想要或需要的容量更少(或更多),或者面臨支付更多費用以獲得從未使用過的額外儲存空間。

Google Watch Blog 首次發現了這一變動,該博客指出,當用戶訪問 Google One 的註冊頁面時,現在提供了三個選項,而不是之前的四個選項。

除了預設的 15 GB 儲存套餐外,潛在客戶還可以選擇「基本」100 GB 計劃,每月價格為 1.99 美元,或者「高級」2 TB 計劃,每月價格為 9.99 美元。之前,還有一個 200 GB 的選項,每月價格為 2.99 美元,但現在不再顯示。

我們在自己的設備上複製了這一變動,然而,200 GB 的選項似乎仍然可用,用戶可以在註冊了其他任何計劃後升級或降級到這個套餐。

Google 告訴 9to5Google,200 GB 的計劃仍然可用,並且將作為一個選項提供給已訂閱 100 GB 計劃的用戶,但是公司隱藏這個選項的確切動機還有些謎團。

可能是公司希望推廣其高級 2 TB 計劃的註冊,該計劃附帶了 Gemini Advanced – Google 最新的旗艦 AI 平台,公司希望能夠吸引盡可能多的客戶。

公司將其 Gemini 模型的「最強大」版本稱為 Ultra 1.0,Gemini Advanced 提供了「最先進的性能」,能夠處理「高度複雜的任務」- 這些任務可能涉及文本、圖像和代碼

TCL Nxtwear S Plus 推出,搭載 120Hz OLED 屏幕,功能與上代相似

TCL 最近推出了一款全新的 AR 智能眼鏡,名為 TCL Nxtwear S Plus。這是去年中期我們評測過的 TCL Nxtwear S 的升級版,售價為 399 美元 / 399 英鎊 / 699 澳元。

就像前作一樣,這款眼鏡可以連接到兼容的設備,如手機或遊戲機,通過 USB-C 顯示端口或使用額外付費的轉換器,讓您可以在虛擬大屏幕上享受您喜愛的節目、遊戲、電影或應用程序。

對於 2D 視覺效果,OLED 顯示屏提供全高清分辨率(1920 x 1080 像素),相當於一個距離您面前 6 米的 215 英寸屏幕的大小。對於 3D 圖片,您將獲得 3840 x 1080 像素的分辨率。

在值得稱為 Plus 的改進方面,這些 TCL 眼鏡相比原版有一些重要的升級。

首先,它們現在擁有 600 尼特的亮度,比 400 尼特的 TCL Nxtwear S 高 200 尼特,比 500 尼特的 Xreal Air 2 Pro 高 100 尼特。這應該會帶來更鮮豔的顏色和更好的對比度。

這款雙顯示屏現在的最大刷新率為 120Hz,而不僅僅是 60Hz,這應該使視覺效果比以前更加流暢。我們希望它們能達到 4K 的分辨率,但在這個價位上,其他智能眼鏡也還沒有實現這一分辨率,所以我們的失望並不僅僅是對 TCL Nxtwear S Plus 的。

最後,新款 TCL Nxtwear S Plus 智能眼鏡比其已經輕巧的前作輕了 2 克,重量為 87 克,而不是 89 克。根據我們的測試,這麼輕的智能眼鏡在佩戴時並不會感覺明顯比戴一副普通眼鏡更重。

Google 推出 Gemini 1.5 Pro,提供 100萬字詞窗口

Google 推出了 Gemini 1.0 Ultra 並進行 Bard 重新品牌定位,現在又推出了一款新型號以與 GPT-4 競爭。這就是 Gemini 1.5 Pro,是 Gemini 1.0 Pro 的升級版,目前用於 Gemini(前身為 Bard)的免費版本。

儘管 Gemini 1.0 系列擁有最多 32K 個令牌的上下文視窗,但 1.5 Pro 型號將標準上下文長度增加到 128K 個令牌。不僅如此,它還支援高達 100 萬個令牌的龐大上下文視窗,遠高於 GPT-4 Turbo 的 128K 個令牌和 Claude 2.1 的 200K 個令牌。

Gemini 1.5 Pro 採用了 Mixture-of-Experts(MoE)架構

Google 表示,Gemini 1.5 Pro 是一款中型模型,但其性能與 Gemini 1.0 Ultra 幾乎相同,但計算量更少。這得益於 1.5 Pro 型號採用了 Mixture-of-Experts(MoE)架構,類似於 OpenAI 的 GPT-4 模型。這是 Google 首次發佈 MoE 模型,取代了單一的密集模型。

如果你對 MoE 架構的概念不熟悉,它由幾個較小的專家模型組成,根據具體任務啟動。使用專門的模型進行特定任務可以獲得更好、更高效的結果。

談到 Gemini 1.5 Pro 的大型上下文視窗,它可以一次處理大量的數據。 Google 表示,100 萬個上下文長度可以處理 70 萬個詞語、1 小時的影片、11 小時的音頻或超過 3 萬行代碼的代碼庫。為了測試 Gemini 1.5 Pro 的檢索能力,考慮到它具有如此大的上下文視窗, Google 進行了「大海找針」挑戰,根據該公司表示,它能夠 99% 的時間內找到針(文本陳述)。

在我們對 Gemini 1.0 Ultra 和 GPT-4 的比較中,我們進行了同樣的測試,但 Gemini 1.0 Ultra 未能成功檢索到該陳述。我們肯定會測試新的 Gemini 1.5 Pro 型號並分享結果。

需要明確的是,1.5 Pro 型號目前處於預覽階段,只有開發人員和客戶可以使用 AI Studio 和 Vertex AI 測試新模型。 你可以點擊鏈接加入等候名單。在測試期間,可以免費使用該模型。

Slack AI 推出,主要是幫你追蹤討論串和未讀訊息

Slack 正式推出一系列內建的 AI 功能,可提供討論串摘要和頻道回顧,同時還能讓你詢問有關工作情況的問題。這個工作場所管理平台去年首次開始測試 Slack AI,現在它作為 Slack 企業版的付費附加功能正式推出。

如果你已經落後於某個特定的討論串,而有人標記了你,你可以使用 Slack AI 獲得整個對話的完整摘要,以及每個人說了什麼。還有一種方法可以獲得頻道中正在進行的對話回顧。

你可以選擇頻道右上角的星星圖示,讓 Slack AI 只摘要未讀訊息、過去七天內彈出的訊息,或者在你選擇的時間範圍內發送的訊息。當你幾天沒上班,需要了解工作情況時,這似乎特別有幫助。

Slack AI 還可以讓你就你一直在進行的特定專案或工作場所政策提問,前提是它們在 Slack 上有提及。AI 工具將使用「相關訊息」讓你了解你感興趣的任何主題,甚至可以用來解釋你工作場所的 Slack 上使用的首字母縮寫。

這個平台的 AI 還將與一些插入 Slack 的其他應用程式整合,讓你能夠做一些事情,比如在連結預覽中獲得 Notion 文件的摘要,或者詢問有關存儲在 Box 中的內容的問題。

除了這一系列功能,Slack 還表示正在開發更多工具來摘要和優先處理信息。它還正在創建一個新的摘要功能,以便在你沒有時間滾動數十條訊息時,提供你選擇的頻道的要點。Slack 還正在開發 Einstein Copilot 的原生整合,該 AI 聊天機器人可以替你給同事發送訊息。

Slack 表示,它使用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s) 直接托管在 Slack 內部,並補充說「客戶數據保持獨立」,不會「用於為其他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還表示不會使用客戶數據來訓練 LLMs。目前,Slack AI 只支援美國和英國英語,對其他語言的支援和計劃即將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