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5

【詳解】什麼是 NFC?同你講清楚原理、怎麼用!「八達通」、FeliCa、Suica 之別在何處

Android 手機有 NFC 好多年,無論係早期嘅 HTC,定後來嘅 SamsungSONY 都曾經想將佢發揚光大,但一直到 Apple iPhone 有 NFC,及至後來嘅 Samsung PayApple Pay 八達通先至真正有使用場景,咁到底咩係 NFC 呢?同我地身份證用嘅 RFID 又有咩分別呢?今日同你慢慢解釋吓。 

NFC = 近場通訊原理

近距離無線通訊 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 是一個支援大約 4cm 內的通訊協定,是於 2004 年由飛利浦半導體(今恩智浦半導體)、Nokia 和 SONY 三方共同製定。是由無線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成。

早在 NFC 出現前,其實我地係第一代八達通用嘅 FeliCa 都係採用相同技術,而當時 FeliCa 係由 SONY 研發,但由 FeliCa 有先天的限制,所以到後來我們的八達通卡也全部轉換到 NFC 協定,即我們現在使用的新版本八達通都是 NFC 協定(下文再詳細說明)。

NFC 的前世,RFID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原理是利用感應器發射無線電波,觸動感應範圍內的 RFID 標籤,藉由電磁感應產生電流,供應 RFID 標籤上的晶片運作並發出電磁波回應感應器。RFID 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被動式的標籤本身沒有電池的裝置,所需電流全靠感應器的無線電波電磁感應產生,所以只有在接收到感應器發出的訊號才會被動的回應感應器;而主動式的標籤內置有電池,可以主動傳送訊號供感應器讀取,訊號傳送範圍也相對的比被動式廣。

我們的八達通卡、身份證、回鄉卡等使用的 RFID 或 NFC 都屬於被動式,本身並不會主動向外通訊觸動,需要由外部第三方的工具利用電磁波觸動,才回作出反應。由於卡本身不會發出訊號,所以有些不希望卡被觸動的人會以鍚紙或金屬阻擋電磁波觸動 RFID 或 NFC。

NFC原理

NFC 也是使用了電磁感應技術進行通訊,利用了 13.56MHz 的通訊頻率,傳輸速度分為 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 424 Kbit/秒三種。與 RFID 一樣,NFC 也分為主動和被動式。

這裡說的電磁波與我們早前說的【詳解】什麼是 2.4GHz?5GHz?速度有何分別?的 2.4GHz / 5GHz
【詳解】什麼是 5G?香港網絡、制式、月費與結界問題 裡的 5G 訊號同為相同的大氣電波為相同物質,只是頻率等有所不同。

NFC 功能

一般智能手機的 NFC 可做到三項功能:讀取卡模式、P2P 模式和模擬卡模式

讀取卡模式(Reader/Writer Mode)

Reader/Writer Mode 可以透過手機近距離接觸電子標籤從而啟動手機的操作如開啟網站或更改手機設定等。港鐵站廣告板的 NFC 標籤就是透過 NFC 讓用家可以快速開啟網站,而在上幾年流行的 NFC Tag 也是透過讀取標籤從而改變手機操作如開啟 Wi-Fi 或開啟勿擾模式等。

P2P 模式

P2P 則是可以讓兩個 NFC 設備進行傳輸,Android 4.0 開始加入的 Android Beam 就是透過 NFC 傳輸資料。但是 NFC 的傳輸速度過慢,所以在 Android 4.1 中則改為利用 NFC 開啟藍牙並快速佩對,再利用藍牙傳輸資料。不過由於使用效率偏低,所以在 Android 10 中就取消了 Android Beam 功能了。

模擬卡模式(Card emulation mode)

Card emulation mode 是最常用的功能。模擬卡模式相等於模擬 RFID 的 IC 卡(交通卡)和信用卡。手機的八達通、Google Pay和 Samsung Pay 甚至內地手機支付的門禁卡模擬功能都是利用這個模式。模擬卡模式需要手機設有安全元件或主機卡模擬。

手機 NFC 如何認證?

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 SE)是用來提供安全認證的裝置。付款時 POS 機會經由手機中的 NFC 晶片和天線,與安全元件進行溝通以讀取安全元件內部的訊息,由於安全元件無傳遞訊息的能力,所以當需傳遞資料至 POS 機時,就需放大電壓來放大晶片的訊號,再透過天線將訊號傳至 POS 機上。

安全元件分為內建、 SIM 卡和 SD 卡。早期的手機八達通就是透過八達通 SIM 卡進行認證。安全元件的壞處是移動支付的操控權就落在手機廠商、電訊商和 SD 卡製造商,而第三方也很難推出支付工具。

因應安全元件的不便性,主機卡模擬(Host Card Emulation)就應運而生。在 Android 4.4 加入了 HCE 架構,透過代碼化技術,將安全元件置放在雲端,交易時由手機發出一組虛擬卡號與金鑰,經過確認、解碼、交易、製碼等一系列動作,完成感應交易。由於一切操作並沒有經過系統元件,所以第三方應用也可以利用 NFC 來進行支付交易。

Suica?八達通?Felica

經過長達三年的等待,早前八達通終於開通 Samsung 手機和 iPhone 兩個行業巨頭,但為何八達通在近年才終於登陸手機,還有只支援兩個品牌呢?萬物源來源於 FeliCa。

FeliCa 是 SONY 於 1994 年研發出來的非接觸式 IC 卡技術,並在同年參與競投香港 Creative Star Ltd. 的 IC 卡項目並成功中標,也即是後期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八達通,讓八達通成為全球首個使用 FeliCa 技術的工具。而在後期,FeliCa 正式兼容為 NFC Type-F。

Samsung 在 Galaxy S8 上支援 Smart Octopus,就是因為加入支援 FeliCa ,而 iPhone 也因應日本市場發展,在 iPhone 7 日本版以及全球的 iPhone 8 打後加入 FeliCa 元件,所以兩個品牌均可以推出電子八達通。

相信經常去日本「返鄉」的香港人都不會對 Suica 感到陌生,Suica 正是日本本土首個使用 FeliCa 技術 的產品。Apple 也是看中日本這個市場才加入 FeliCa 支援,並迫不急待在 Apple Pay 上加入 Suica 卡。

有 Suica 等於有八達通?有八達通等於有 Suica?

既然八達通和 Suica 都是基於 FeliCa,那麼有 Suica 卡的手機就支援八達通呢?答案當然不可以,現時八達通是使用了手機的內建安全元件,日後若想於其他 FeliCa 手機開通八達通也需使用內建的安全元件,代表需要手機廠商在系統層面加入八達通了。各廠商只有在日本版手機加入 FeliCa 支援,在國際版或香港版都閹割了 FeliCa 晶片,所以看來 Android 陣營在現時還是無望加入八達通。

那麼相反能使用八達通、內建了 FeliCa 的 Samsung 手機又支援 Suica 卡嗎?Google Pay 在 2018 年 5 月宣佈在日本地區加入 Suica 卡支援,只要日版手機硬件支援 FeliCa 就可以加入。但是,手機的大前提是要支援「Osaifu-Keitai」。Osaifu-Keitai 在日本的意思是「錢包手機」,是由 NTT docomo 基於 FeliCa 定下的標準,是一個內建安全元件標準來的。所以在 iPhone 加入 Suica 卡需要先把地區轉到日本時是因為需要啟動這個Osaifu-Keitai功能。除了本土的手機外,在其他地區銷售的手機均沒有加入Osaifu-Keitai的。

日本手機才支援「Osaifu-Keitai」

除了本土的 AQUOS、SONY 外,三星、華為、LG、Google 等手機廠商推出的日本版會特別加入 FeliCa 和 Osaifu-Keitai 標準,而 OPPO、HTC 也因應日本市場特別推出 Reno A、HTC J 系列,小米也打算針對日本市場定製本土版手機。

所以就算手機支援 FeliCa,但若手機沒有內建 Osaifu-Keitai 的話也是無法使用 Google Pay Suica 卡的。

微波爐 會影響 WiFi?這是真的

WiFi 無法正常工作?網上傳聞是微波爐的關係?這是真的嗎?我們給你的答案是「真的」。原因是什麼?這裡告訴你。

微波爐使用相同的 2.4GHz

微波會干擾Wi-Fi路由器,因為它們都使用相同 2.4GHz 頻率。當你打開微波爐的時候,很可能相同的頻率在煮食物的同時,也在影響你的 WiFi 上網,所以你就無法上網了。

解決方法看這裡

  1. 把路由器移離微波爐的附近,降低干擾
  2. 路由器不能動的話,搬移微波爐,降低干擾
  3. 兩樣都不能動,直接使用 LAN Cable 連線路由器,降低使用 WiFi 需求
  4. 改用 5GHz,降低 2.4GHz 的機率,減少被影響效果。

【詳解】大家都上網, Modem、Router 是什麼?有咩分別?

互聯網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大家都要上網就要向各大網絡供應商申請服務,而各大服務商收取的月費、提供的頻寬也各有不同,然而服務商為我們的家居安裝寬頻的時候,都會提供一部名為 Modem 的東西,只要接駁好家中的電腦便可以上網,那麼我們為甚麼還要加裝一部 Router 呢?

分清 Modem 與 Router 的功能與定位

Modem 是由網絡供應商提供的調解器,其名字是由英文全名 modulator-demodulator 縮寫而成,它的作用就是把互聯網的類比訊號解為電腦讀取的數碼訊號,同樣地 Modem 也可把電腦的數碼訊號轉化為互聯網的類比訊號。簡單一點,Modem 就是把訊號不斷轉化及解碼,以乎合電腦及遠端的數據機傳輸訊息。

Router 名為路由器,它就如一個部門主管,其主要工作就是以有線的方式,或以無線訊號(Wi-Fi)連接家中各部裝置,如電腦、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從而建立一個內聯網。

如果以公路作為比喻,互聯網就是高速公路,Modem 就是高速公路的一個出入口,而 Router 就是通過出入口之後的網路交匯處,互聯網的訊號就是通過以上的路徑,最終去到目的地即是我們的電腦及手機等裝置。

有了 Modem 還要有 Router?

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回歸最多人常有的問題,就是「有了 Modem 還要裝 Router嗎」?這要視乎家中的網絡佈局。Modem 是家中電腦與網絡聯接的橋樑,如果你的家只有一部電腦需要上網,那麼就真的不用加購 Router 了。(香港情況基本上係 Modem + Router)

但如果你想建立一個新世代的智能家居,或是家中有多台需要連網的裝置,那麼你就要加裝一部 Router ,如此就可以透過有線或無線 WiFi 連接不同的裝置,建立一個家用的網絡了。

至於 Modem 與 Router 的連接方法也是很簡單,我們以 NETGEAR Mesh WiFi 6 (MK62) 為例,大家先把網絡供應商的寬頻線插入 Modem(或電訊商已經會設定好 Modem),然後再以 Lan 線接上 Modem 及插入 XR500 機後的 WAN 埠便可以放出 WiFi 訊號,如果想以實線連接各裝置,則只需插入 LAN 接口便可。

【詳解】什麼是 eArc?與 ARC 有何分別?

自 HDMI 1.4 版以來,ARC 已成為 HDMI 標準的一部分。ARC 容許你將所有設備(如:藍光,PlayStation 5 / Xbox Series X 遊戲機等)訊直接連接到電視,並具有一條為高清晰度多媒體電綫將電視連接到接收器。這樣可以實現接收器與電視之間的雙向通信。

聲音訊息從電視發送到設備,或者接收器僅用一根電綫將影像發送回電視。這使你可以將設備連接到電視,並且所有設備都會將聲音訊息發送到電視。 這對於掛牆式電視或吊頂投影機來說非常有用。

ARC 壓縮聲音

可是,ARC 有一些局限性。有限的 1 Mbps 寬頻限制了可通過返回通道發送的聲音質量,從而無法將高質量的未壓縮聲音發送到電視。

eARC 支援更強大的 37Mbps

新的 eARC 解決了這些問題,並真正確保了電視和設備的效果。它極大地增加了聲音訊可以使用的寬頻量,達到 37Mbps。這種額外的寬頻可以發送未壓縮的 5.1 和 7.1 聲道,例如 Dolby TrueHD 和 DTS-HD MA。

【說明】什麼是 Zapier AI:自動化工作流程,如何使用?不能用來做什麼?

Zapier AI 是一款強大的跨平台工具,用於自動化重複的日常任務。它已經成為我們最喜愛的在家工作應用之一。

隨著 AI 的加入,您現在可以使用自然語言創建複雜的自動化。Zapier AI 還將通過建議、字段填充甚至自定義機器人來增強您的工作流程,這些機器人可以為您執行任務。

新的測試版功能不斷開發,使 Zapier AI 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工具,幫助您完成事情。以下是它可以為您做的事情。

什麼是 Zapier AI?

Zapier 成立於 2011 年,是一款生產力工具,幫助您在多個應用之間創建工作流程自動化(稱為 Zaps)。它旨在處理重複性任務,範圍從數據輸入和文件摘要到會議報告和市場營銷電子郵件。

在 2023 年,Zapier 宣布正在將 AI 整合到其產品套件中,以使事情變得更快、更簡單。這些功能範圍廣泛,從上下文內容建議到自定義聊天機器人。其中最強大的功能之一是一個助手,可以根據自然語言指令創建無需代碼的工作流程自動化。

Zapier AI 與多個流行的雲端服務兼容,包括 Slack、Google Docs、Dropbox 和 ChatGPT。這使其成為個人和企業簡化日常流程的強大工具。

Zapier AI 可以用來做什麼?

Zapier 的主要功能是創建超過 7,000 個網絡應用的自動化。這些可以是簡單的單一任務或複雜的多步集成。例如,您可以創建一個 Zap,使用 ChatGPT 生成 Gmail 電子郵件的草擬回應。或者您可以建立一個 Zap,從 Google 獲取表單回應,使用該數據在 Hubspot 中創建聯繫人並發送 Slack 訊息通知您的上司。

AI 整合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如何簡化這一過程。使用 Copilot,Zapier 的 AI 驅動工作流程助手,您可以生成自動化並使用自然語言提示創建自定義操作。您不需要專業的編程知識。這種提示自動化還可以用於填充表格中的單元格:您可以告訴 Zapier AI 要提取什麼信息,該怎麼做,以及如何格式化——所有這些都用簡單的英語表達。

如果您是更視覺的學習者,您可以使用 Zapier 繪製工作流程漏斗和圖表。AI 將提供上下文建議,告訴您可以集成哪些應用以及在哪裡。Zapier AI 也可以用於分析和總結數據,無論是在電子表格、文件還是消息中。

然後您還可以使用機器人。Zapier AI 可以用於為您的團隊或客戶創建自定義聊天機器人。這些基於 OpenAI 的 GPT-4o 小型模型,可以在與您業務相關的知識來源(包括網站、文件和表格)上進行訓練。您還可以控制聊天機器人的邏輯,讓您能夠解決查詢和收集潛在客戶。

您還可以為自己創建機器人。Zapier Agents 作為自定義隊友,為您執行特定任務,並在此過程中了解您的業務。

Zapier AI 不能用來做什麼?

儘管 Zapier AI 在創建自動化方面非常有效,但它基本上遵循您的工作流程邏輯。即使與其他可以執行基於證據的推理的 AI 工具(如 ChatGPT)集成,Zapier 也無法代表您做出複雜的決策。它並不是人類判斷的替代品。

雖然 Zapier 可以總結從各種來源提取的文件和數據的情感和內容,但其分析的深度相對有限。它並不旨在提供專業的商業智能見解。

同樣,儘管 Zapier 的支持聊天機器人在訓練商業數據時是強大的工具,但它們的能力並不能替代適當的人類客戶支持。

Zapier AI 的費用是多少?

Zapier 提供幾個級別的工作流程自動化計劃,以適應不同的用戶和使用限制。

免費級別包括無限制的 Zaps 和訪問 AI 驅動的 Zap 構建器。然而,如果您需要多步 Zaps 或訪問無限制的高級應用——包括 Shopify、Salesforce 和 Zendesk 等,您需要升級。

專業級別的價格從 $29.99 / 約 HK$ 230 / AU$ 48.35 每月起,專為個人設計。對於需要最多 25 名用戶的企業,團隊計劃的價格從 $103.50 / 約 HK$ 828 / AU$ 166.88 每月起。

通過每年支付,您可以在每月訂閱中節省 33%。Zapier 也提供企業定價,需另行請求。

其他功能可作為附加功能提供。其中包括聊天機器人。還有一個免費選項供您試用 AI 聊天機器人功能。然後有一個個人專業計劃($20 / 約 HK$ 156 / AU$ 32.25 每月)和一個團隊高級計劃($100 / 約 HK$ 780 / AU$ 161.24 每月)。

您可以在哪裡使用 Zapier AI?

Zapier AI 是一項基於雲的服務,可以通過其網頁界面訪問。沒有專用的桌面或移動應用。

Zapier AI 好嗎?

我們在對 WFH 應用的總結中評估了 Zapier。我們讚揚它“與數千個領先的應用和平台無縫協作”的方式,並歡迎它不需要任何編程知識的事實。

自我們的評估以來,Zapier 已經推出了更廣泛的 AI 整合目錄。在最近的一次測試中,PC Mag 讚揚了 Zapier 的直觀性和簡單性,指出其 Copilot 助手使得開始工作流程變得輕而易舉。它還發現 AI 聊天機器人功能運行良好,最佳效果是在您遵循 Zapier 的指示設置自定義機器人時達成的。

唯一值得注意的缺點是 Zapier 不提供移動或桌面應用。憑藉簡單的界面和慷慨的免費級別,幾乎沒有理由不嘗試 Zapier,看看其 AI 驅動的自動化是否能讓您更高效。

如果您想要輕鬆的跨平台自動化,請使用 Zapier AI

Zapier AI 讓您可以在超過 7,000 個應用中構建多步工作流程自動化。由於其 Copilot 助手,您不需要任何編程知識: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您希望發生的事情。

如果您想要製作自定義聊天機器人,請使用 Zapier AI

Zapier AI 允許您構建自定義支持聊天機器人。基於 OpenAI 的 GPT-4o 小型模型,它可以在商業數據上進行訓練以生成相關的回應,同時可以使用邏輯來收集潛在客戶。

日本電話卡推介 / 韓國電話卡推介
一㩒即做: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

【詳解】WiFi 與電磁波!2.4GHz 與 5GHz WiFi 的速度有多快?

生活在大城市,我們都會使用 WiFi。現在的 WiFi 路由器均支援 2.4GHz 與 5GHz 頻率,兩種不同的頻率有什麼差別,在使用上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在選擇路由器時又需要知道什麼?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WiFi 是電磁波的一小部份

WiFi 屬於電磁波的一種,電磁波屬於「幅射」的一種,「幅射」又分成「游離幅射」與「非游離幅射」,而我們用到的 WiFi 便屬於後者「非游離幅射」的一小部份。雖然有「幅射」二字,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經歷了這麼多年,仍然沒有證據證明這些「非游離幅射」即「電磁波」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對人體有害。

電磁波並不是只有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從無線電,到電視訊號塔,4G / 5G 手機,WiFi Router,微波爐,紅外線,人造衞星的訊號,桌面枱電的燈光等全部都是電磁波。

Frequency 頻率 / Wavelength 波長

電磁波分兩個主要的名詞:Frequency 頻率,Wavelength 波長。要理解 Frequency 與 Wavelenght ,我們將它簡化成玩戰繩,當你細細力動一下,戰繩向上、向下再向上,兩個向上的距離就是「波長」Wavelength。若你將戰繩快速上下,那頻率就會愈高,而計算頻率我們會使用「Hz」這個單位。

電磁波的有一個特性,頻率愈高,波長愈短;波長愈長,頻率愈慢。頻率高低,影響有關的能量,頻率高能量大,可以傳輸的數據就更多,頻率低能量小,可以傳輸的數據就相對少了。

如果你要仔細分類的話,電磁波可以分為 ELF、SLF、ULF、VLF、LF、MF、HF、VHF、UHF、SHF 及 EHF、THF。它們按訊號強度與距離劃分。我們接下來討論的 WiFi 就屬於 UHF(Ultra High Frequency) 與 SHF(Super High Frequency)裡的一部份。

頻率少,距離遠;頻率高,距離短

我們日常使用的 WiFi 分兩種,一種是 2.4GHz,另一種是 5GHz。聽到 GHz,大家相信都明白 GHz 代表的是頻率,1GHz = 1,000,000,000Hz,2.4GHz 代表的便是 2,400,000,000Hz,5GHz 代表的便是 5,000,000,000Hz。

剛剛有講到,頻率(Hz)愈少,數據愈少,傳送距離則較長;相反,頻率(Hz)愈大,強度愈高,傳送距離則較短。因此,2.4GHz WiFi 的特性便是傳送距離較遠,數據量較低,即上網速度較慢,而 5GHz WiFi 則是傳送距離較短,數據量高,上網速度較快。

初代 WiFi 802.11 只有 2Mbps

那麼 2.4GHz 與 5Ghz 又分別多快呢?這就要看 WiFi 聯盟相關的 WiFi 標準。初代的 WiFi 在香港回歸的 1997 年出現,叫 802.11,採用 2.4GHz,頻寛只有 20MHz,速度僅僅是 2Mbps。兩年後,澳門回歸的 1999年,802.11a 與 802.11b 出現,2.4GHz 速度上升至 11Mbps,5GHz 也首次出現,速度為 54Mbps。

初代 iPhone / Android 手機支援 54Mbps

隨著 WiFi 的普及,沙士那年的 2003年 WiFi 聯盟推出 802.11g 標準,把 2.4GHz 的速度也提升至 54Mbps。雖然是 2003 年推出的標準,但標準訂立至發展有一段距離。2007 年 Apple 推出了第一部 iPhone,2008 年 Google 聯合 HTC 推出了的第 1 部 Android 手機 HTC Dream。兩款手機當時支援的 WiFi 標準就是 802.11g。無論你使用的是 2.4GHz 或 5GHz 都可以達到 54Mbps,而當時很多裝置在標示 WiFi 時都會寫支援 802.11a/b/g。

802.11n 令 2.4GHz 最快達 600Mbps

2009 年,香港主辦東亞運動會,當年 WiFi 聯盟推出全新的 802.11n 標準,開始與 CPU 設計相同的思路。一顆處理器無法加快速度,那就兩顆處理器。一條 WiFi 頻寛 20MHz 增加的速度有限,那就用兩條,把頻寛從 20MHz 增加至 40MHz,並採用雙頻技術,令頻寛 20MHz 本來已提昇至 72.2Mbps 的前題下,令 WiFi 的速度最高達 600Mbps。

WiFi 5 的 2.4GHz 與 5GHz 理論最高速度

802.11ac 令 5GHz 最快達 1.73Gbps

2013 年,WiFi 聯盟推出 802.11ac 分 Wave 1 與 Wave 2,它們直接把速度最高至 1.73Gbps,頻寛進一步增加 4 倍至最多 160MHz。不過,由於 802.11ac 是升級 5GHz 速度,並沒有提昇 2.4GHz 的速度,所以在 2.4GHz 頻率上仍然依靠 802.11n 標準提供,所以速度最多最多也只能達到600Mbps。

如果你已經多年沒有更換家中的 WiFi Router,那麼你家裡的應該是 802.11ac 即現在更名為 WiFi 5 的 WiFi Router。無論你家中使用的寛頻是 100Mbps、200Mbps、500Mbps 還是 1000Mbps。如果連接 2.4GHz WiFi,那麼你的上網速度最快也不過是 600Mbps。若你連接的是 5GHz,最高速度則是 1.73Gbps。

理論速度與現實速度差別

看到這裡,你或許有一個疑問。數字上這麼快,但我的手機連接 WiFi,從來都沒有看到達到這麼快的速度,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的 WiFi Router 雖然頻寛支援 160Mhz,但你的手機並不支援呀!

iPhone 12 WiFi 5 連接最快才 866Mbps

我簡單的查了一下 Apple iPhone 11 與 iPhone 12 的 Wi-Fi 規格。雖然它們都標示支援 WiFi 5 或更新的 WiFi 6,但無論是 iPhone 11 或 iPhone 12 最大頻寛也只是 80MHz,在 WiFi 5 環境下,連接 2.4GHz 速度只能用到 20MHz,最高速度只有 195Mbps。

即使連接的是 5GHz,頻寛最大也只有 80MHz,最高速度只有 866Mbps,若使用的頻寛只有 40MHz,速度更只會有 300Mbps。這也是為什麼你在手機上使用 WiFi 並不會感受到 WiFi Router 標示的最高速度原因之一。

現實環境速度限制

除了這個原因,你在實際環境使用時沒法用到 WiFi Router 標示最高速度的原因還有以下幾個:

1. 其他 WiFi Router

除非你是一個人住在深山,否則,你的 WiFi Router 附近肯定會有別的 WiFi Router,那麼你在使用的頻寛,除了你,還會有其他人在使用。當大家都在使用相同的頻寛,頻寛就會塞車,那麼你的速度當然被影響。

2. 其他使用者

除了其他 WiFi Router 外,你自己的 WiFi Router 也不是你自己在使用吧!你的家人也會有手機,他們也會連接 WiFi,他們也在使用相同的頻寛,所以若有人大量下載,你的上網速度當然也會被影響。

3. 其他電器

手機外,其他的裝置例如電腦、平板、智能手錶,如果他們有打開 WiFi,就算你沒有使用,他們也會不時與 WiFi Router 溝通,同樣會佔用頻寛,也會影響你的上網速度。若你有使用智能家居產品,例如 Philips Hue 智能燈,Google Home,Apple HomePod 等等,他們也會影響你的 WiFi 速度。

4. 物質阻隔

除了頻寛爭奪外,電磁波無論是 2.4GHz 或 5GHz 都會被不同物質阻隔、吸收,所以你的家裡 WiFi Router 的位置,與你的位置都有影響。例如你人在廳,但隔了一幅厚厚的主力牆後先係尾房,那麼電磁波就會被主力牆與其他房的門隔等阻隔,訊號強弱與速度就會被影響。

因為以上的各項原因,你買了一個標示 AC1900 的路由器,配合你家中的 1,000Mbps 寛頻,並不代表你的手機 WiFi 連接可以達到 1.9Gbps 速度,你大概只能享受到 210Mbps – 1Gbps 的 WiFi 速度。

聽起來雖然有蠻大落差,但你別忘了!你的 WiFi 不僅僅是你在用,你的家人與其他電子產品都在使用,所以家裡的 WiFi 上網速度不夠快,除了可能因為 WiFi Router 太舊需要更換外,也跟你周邊的環境與連接數量有關。

WiFi 6 與 WiFi 6E 留待下期

如果你眼利的話,應該會發現,以上談論的 WiFi 標準,僅僅談到 WiFi 5,最新的 WiFi 6 與 2021 年開始出現的 WiFi 6E 並沒有說明。這些內容將會在下一回跟大家再分享。

【詳解】什麼是 QLED?與 OLED 比較,缺點與分別?

選購電視時,經常會聽到 QLED 和 OLED ,那麼兩者有甚麼分別呢?QLED 與 OLED 比較那個更好?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QLED 發光原理

QLED 顯示屏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LED LCD 顯示屏),QLED 是指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LED / QLED 光亮度差別

QLED 在亮度上進步非常高,新一代的電視產品能達到超過 4000nits 甚至 5000nits,可見 QLED 在光亮度上比上幾代的 LCD 及 LED 顯示器優勝。LED 是基本是使用背光面板發光,所以即使黑色像素也會因為背光的照射而出現光暈導致黑的不純粹。

QLED 能增加遮擋黑色像素的量子點膜,加上 QLED 能顯示比傳統 LED 顯示器更明亮的畫面,所以光暗對比度會比傳統 LED 顯示器良好。

QLED 的顏色差別

從 LED 背光源發射之藍光經量子點膜後可轉換成相對純色之紅、綠光,以此產生之藍、綠和紅光能降低藍-綠光串擾及於彩色濾光片的光吸收率,因此能有更佳的光穿透性和表現色域空間。

根據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 NTSC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NTSC 色域的標準是 72%,傳統的 CCFL LCD 顯示器可以達到 65% 至 75% 的 NTSC 色域,而 LED LCD 顯示器則可以達到大概 80% 的 NTSC 色域。而 QLED LCD 的顯示器其 NTSC 色域可以能到高達 120%。

OLED 發光原理

OLED 的基本結構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之銦錫氧化物 (ITO),與電力之正極相連,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電洞傳輸層 (HTL)、發光層 (EL)與電子傳輸層 (ETL)。當電力供應至適當電壓時,正極電洞與陰極電荷就會在發光層中結合,從而 none 光,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 RGB 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

OLED 與 QLED 比較:光亮度

由於 OLED 是依靠自發光,加上單獨發光粒子調高光度有可能會加速老化,發光體更有可能會會出現延遲的反應。所以現時 OLED 的亮度最高只有 1000nits,相比可達 5000nits 的 QLED 為差。

OLED 與 QLED 比較:對比度

OLED 在對比度方面有極大的優勢。由於 OLED 的發光方式是像素自發光,所以在黑色的畫面中像素並不會發光,令 OLED 能做到真正的純黑。對於一般 HDR 電視亮度為 1000nits,但由於 OLED 的黑色能做到無限低,所以 OLED 電視僅需 540nits 則可達到 HDR 要求。

OLED 與 QLED 比較:顏色差

根據美國電視標準委員會定立的 NTSC 色域標準,OLED 大概能做到 100% 的 NTSC 色域,對比 QLED 能做到 110% 的 NTSC 色域。在顏色方面,OLED 就稍遜於 QLED 了。

OLED 缺點:易損壞、燒屏

OLED 螢幕有時會出現黑點。其實出現黑點的原因是因為 OLED 顯示螢幕出現氧化效應,最常見的情況是水氣進入了螢幕,有機材料和金屬電極間介面由於不平整,器件工作時形成了不均勻的電場,導致某部分的電流過大、短路成為「熱點」,氧化金屬電極失效,從而形成黑斑或黑點。

OLED 非常容易出現所謂燒屏的烙印情況,出現烙印的原因是因為 OLED 是使用單獨發光的設計,每次使用手機時,每一顆燈泡的使用時間和亮度都不同,所以隨著使用時間越來越長,不同區域的燈泡的老化的程度都不一樣。部分長亮起的燈泡會比起其他區塊率先衰退、亮度變低,導致螢幕上出現殘影。

結論:OLED 更靚但燒屏難避免

大面積的 OLED 面板的成本比 LCD 高,主要原因是要顧及三原色 紅、綠、藍 的老化情況不一,所以 OLED 的成本均高於 QLED。奈何,OLED 成本雖高,但燒屏問題難以避免,實屬可惜。

【詳解】什麼是 IP67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在很多旗艦手機的宣傳廣告上,例如這次的中階手機就有提到 IP67 防水。但是究竟什麼 IP67?擁有 IP68 的手機又是否真的完全防水?

IP 代碼全名為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Marking,中文為國際防護等級認證。這個認是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公佈的規範 IEC 60529,是旨在標準化電子產品對於 防異物、防液體的防護等級。IP 代碼分為兩部分,「第一特徵數字」、「第二特徵數字」,分別代表不同的防護條件。

第一個數字代表「塵」

第一特徵數字是用來測試產品能否防止固體進入。數字由 0 至 6,主要檢測大至人體手指,小至沙塵微粒能否進入產品的內部。

第一特徵數字 防護標準
X沒有進行測試
0沒有防護
1手背或直徑 50mm 的異物
2手指或直徑 12.5mm 的異物
3直徑 2.5mm 的異物或工具
4直徑 1mm 的異物或工具
5防塵(灰塵可以進入但不得影響設備運作)
6完全防塵(灰塵無法進入)

第二個數字代表「水」

第二特徵數字則是用來測試產品能否防止液體進入。數字由 0 至 9,主要檢測大至人體手指,小至沙塵微粒能否進入產品的內部。

第二特徵數字防護程度 防護標準 測試要求
0沒有
1滴水在轉盤上每分鐘1圈滴水不會有影響 測試10分鐘,水相當每分鐘 1mm 降雨量
2傾斜15°滴水傾斜15° 使用滴水箱不會有影響 測試2.5分鐘,水相當每分鐘 3mm
3淋水在上方垂直線60° 淋水不會有影響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進行5分鐘,水量每分鐘10公升
4濺水水從任何角度潑濺到設備上不會有影響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需時5分鐘
5射水使用噴嘴(6.3mm)從任何方向噴水時不會有影響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需時3分鐘,距離2.5 – 3米
6強力射水 使用噴嘴(12.5mm)從任何方向噴水時不會有影響 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需時3分鐘, 距離2.5 – 3米
7浸水(水深 1 米)外殼底在水面下最少1米,不會進超標水量外殼底在水面下最少1米,測試時間30分鐘
8 浸水(水深 1 米或以上) 水面高度由製造商制定, 不會進超標水量,要求需高於 IPX7 由製造商制定
9強力高溫射水防止近距離高壓,高溫噴射。​測試時間4個方向每個30秒,水量每分鐘15公升,距離0.1m

要注意防水的等級並不是以下兼容,擁有 IPX8 的防水手機並不代表能抵受 IPX5 的噴水測試,但標準中接受以「IPX5/IPX8」或「IPX8/IPX9」 等來表達同時具備防噴水和防浸水的產品。

那部分手機如 Ulefone 所宣傳的 IP69K 又是甚麼呢?其實是德國標準化學會 DIN 40050 標準所定,源於道汽車的防護標準,要求能防止近距離高壓,高溫噴射。​與後來 IEC 60529 新增的 IPX9 標準相若。

IP67 是不是就是強?

現時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擁有 IP68,所以 IP67 並不是最強的,但即使 IP68 也不代表各部手機的防水能相若呢?非也,由於 IPX8 的防護標準是由製造商所定,所以其他不同牌子的防水性能都各有不同。現時在香港推出的主流防水手機規格如下:

品牌機型國際防護等級防護說明
AppleiPhone 11IP68iPhone 11 獲得 IP68 防護等級 (可在水深達 2 米長達 30 分鐘)
AppleiPhone 11 Pro / MaxIP68 iPhone 11 Pro 及 iPhone 11 Pro Max 獲得 IP68 防護等級 (可在水深達 4 米長達 30 分鐘) 。
華為P40 Pro+IP68HUAWEI P40 Pro+支援IP68級防塵抗水,IP68的防水條件為(1)無流動清水,水深1.5米;(2)試驗時間30分鐘;(3)水溫與產品溫差不大於5攝氏度。
SamsungGalaxy S20 UltraIP68 IP68 防水評級是根據測試環境下的測試結果而定:浸在深達 1.5 米的淡水長達 30 分鐘。不建議在沙灘或泳池使用。
SONYXperia 1 IIIP65/IP68我們會將 Sony 裝置輕柔地放置在裝滿自來水且水深 1.5 米的容器內。在容器內放置 30 分鐘後,再將裝置輕柔地取出並測試其各項功能。

由上圖可見,雖然大家的防護等級相同,但是 Samsung、華為和 SONY 只是放罝在 1.5 米的水上,而 iPhone 11 Pro / Max 則達 4 米,可見防水標準一樣,但手機的防水性能未必一樣。加上只有 Xperia 1 II 是同時具備 IP65 和 IP68 的 防噴水及防浸水等級,所以防水等級也不是數字越大就越好。

防護等級如何進行?

一般的手機 IP 防護等級是透過實驗室進行測試,而 IEC 60529 文件中對機械都有嚴格的標準。IP1X 至 IP4X 都是使用手柄測試能否用如鋼絲能否進入產品入部。而 IP5X 和 IP6X 均使用滑石粉機來測量手機有否進塵。

IPX1、IPX2 是滴水測試,所以兩者的分別就只是放置產品的平台是水平或者傾斜。而 IPX3、IPX4 基本上會用下方圖 4 的儀器噴水,但若產品有部分未必淋到水,則會用圖 5 的手持裝置進行射水工作。 IPX5、IPX6 則會用噴嘴進行射水測試。IPX7 和 IPX8 則是按要求放進水中,而 IPX9 則是用強力噴嘴測試。

手機如何能做到防水

手機想做到防水,主要有兩個方法。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手機完全密封。首先先把手機的正背面板和中框黏合的位置加入防水膠黏合劑,並在充電口和耳機口加入防水橡膠圈,手機實體按鍵如音量鍵則是透過額外的橡膠分隔按鍵和內部電路。而手機喇叭由於需要透氣發聲,所以會利用細小網格來阻止水珠進入揚聲器。

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手機完全密封。首先先把手機的正背面板和中框黏合的位置加入防水膠黏合劑,並在充電口和耳機口加入防水橡膠圈,手機實體按鍵如音量鍵則是透過額外的橡膠分隔按鍵和內部電路。而手機喇叭由於需要透氣發聲,所以會利用細小網格來阻止水珠進入揚聲器。

螢幕和中框之間會加一層防水膠

機背和中框之間

電源鍵的隔間

充電接口與邊框的防水圈

利用細小網格來阻止水珠進入揚聲器

二是用防水物料以助防水

除了密封手機外,另一個提高手機防水性能的方法就是添加防水層。最常見就是利用全氟化碳聚合物鍍在手機內部製造一層納米厚度的塗層,填補電子元件中凹凸不平的表面,猶如荷葉般減少水的表面張力從而令液體會保持水珠狀流出機體而不會滲透入元件中。例如小米就在絕大部分智能手機加入 P2i 公司的防濺水加工,能達到相當於 IP53 的防水級別。

加入 P2i 的納米塗層有效減少水與電路元件的接觸

防水又是否防海水?

手機若擁有防水等級的絕不等於防海水。在國際防護等級認證中定義的「水」為清水,而手機防水的設計也是旨於防止清水進入機體內。海水含有鹽份,會迅速侵蝕手機內部的電路並導致手機短路,小則手機無法啟動,重則導致手機過熱冒煙。所以不建議用家把手機放到海水中,若手機誤跌入海水中,應立即放入清水中微微清洗再待乾。

防水等於保防水?

一般人以為手機支持防水就可以一勞永逸,但是其實手機防水是有個誤區,就是若手機因內部入水而損壞的話。手機內部通常會有「液體侵入指示器」,一旦手機入水指示器就會變色。這個情況官方是不會為手機提供免費保養,此時用家就需要自付維修費用了。所以若手機經過碰撞或已經使用了很久,就不建議以「機」試法測防水了。

iPhone 保養政策

華為保養政策

SONY 保養政策

Samsung 保養政策

手機防水不等於無憂無慮

講左咁耐,咁到底手機擁有 IP65、IP68 或 IP69K 等防水標準又是否代表可以無憂無慮咁將手機帶入水,或者沖住涼用呢?答案係:NO。測試本身係基於特定環境,但實際生活環境與測試環壤有別,一旦發生超出測試環境的情況,手機便有可能因觸水而報廢。

更何況我們在生活環境下很難證明手機被液體侵入後,進入的僅僅是水,而不是含有雜質的液體,所以大家不要以為手機支援防水標準便可以放進水裡使用無憂。手機防水的主要對象是為了保護因下雨、水標傾斜濺濕手機等情況,降低手機因意外進水的可能,而不是為了讓你把手機主動帶進水中使用,大家必需謹記啊!

【詳解】什麼是 mini LED 電視?與 LED / QLED 分別、原理、優點、缺點?

在選購電視螢幕時,經常會聽到 LCD、LED、QLED,2021 年更開始有 mini LED 新名詞,那麼這五者有甚麼分別呢?他們的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LED 已經是 30 年的舊物

LED 全稱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是 LCD 的後續者,它是於 1962 年通用電氣的 Nick Holonyak 開發了第一部可實際應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 1994 年,日亞化學工業才研發了藍光 LED,令 LED 真正擁有商用價值。LED 的原理由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半導體組成,通電後兩個半導體結合,從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能釋放。

LED 技術十分成熟,也是市場上最常見旳電視技術,很多二三線廠商都有生產能力,所以價格偏低,但由於 LED 電視已經進行價格戰多年,所以規格參差,同樣的 50吋 4K LED 電視在畫質、調色分區、聲音等都可以有很大差別,端看價格高低與廠商對品牌的重視。

QLED 顏色較 LED 鮮豔

QLED 其實真正的名稱為量子點顯示屏(Quantum Dot Display),乃熔融玻璃基質中合成了氯化銅和硒化鎘的納米晶體。QLED 電視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QLED 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根據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 NTSC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NTSC 色域的標準是 72%,傳統的 CCFL LCD 顯示器可以達到 65% 至 75% 的 NTSC 色域,而 LED LCD 顯示器則可以達到大概 80% 的 NTSC 色域。而 QLED LCD 的顯示器其 NTSC 色域可以能到高達 120%。

mini LED 體積僅 1/5,降低漏光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簡單來說是把 LED 電視裡的 LED 大小控制在 0.2mm,傳統 LED 的五分之一左右。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 顆粒更小,以相同 LCD 螢幕相比 Mini LED 能塞入更多發光粒,畫面較 LED 或 QLED 更細緻、螢幕鮮豔度接近 OLED,亮亮度、對比與色彩超越 HDR,壽命比 OLED 多出 3-5倍,比 OLED 省電可達 80%,並可以達到精準調光,也不會產生 LED 背光光暈問題。

microLED 主要是微縮化 LED 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 LED 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 LED 粒小於 100µm,與 OLED 一樣能達到單獨粒子自發光。

miniLED 會否有光亮度與燒屏問題

miniLED 使用 LED 燈泡發光,兩者的光亮度並沒有如 OLED 的損耗、老化、耗電問題,所以光亮度較傳統的 LED 要好。miniLED 採用傳統的 LED 顯示技術,所以並不會出現燒屏的烙印問題。

miniLED 現時的成本仍是比 OLED 高,但預計會以每年 15%-20% 降低成本,並於 2022 年比 OLED 低。而相反 microLED 只屬於開始量產的階段,成本比傳統 LED 高出逾三倍。miniLED 非常適合於電視上使用,因其損耗較低,適合長時間使用,加上沒有燒屏問題,較 OLED 更有利。

無線路由器多用途趨勢,為什麼你需要多一個 USB 3.0 插槽?

0

許多人在選購無線路由器時,比較聚焦在頻寬速度和訊號穿透能力上,至於機身附帶的 USB 插槽卻可能從來沒使用過。但其實隨著硬體水準提升,當今無線路由器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但是否有需要挑選具備 USB 3.0 插槽的機種?就是相當值得討論的話題。

無線路由器對於 USB 2.0 與 USB 3.0 插槽有不同的使用定位。
無線路由器對於 USB 2.0 與 USB 3.0 插槽有不同的使用定位。

以無線路由器上 USB 插槽用途來說,不外乎能做到網路共享列印、資料共享以及共同儲存區等基本功能,然後再有私有雲或 BT 下載等進階功能。而不同功能基於程度上的差異,對於 USB 插槽的需求也不一樣。

舉最常使用的網路共享列印來說,只要將印表機連接至無線路由器的 USB 插槽,能讓家庭多位成員在各自的空間裡使用列印功能,不需要轉存到 USB 隨身碟,再前往其他電腦上印出文件,由於無線路由器都處於開機狀態,便成為相當理想的列印共享中樞。

使用無線路由器的 USB 分享列印的另一項好處,就是大家在選購印表機時,能夠省下價格較高,整合無線網路模組的印表機費用,只需採購最基本的 USB 連接機種即可。

如果只是使用共享列印的話,當然就不需要用到 USB 3.0 的規格。不過對於資料共享、開闢共同儲存區甚至在內部網路播放影音串流等用途來說,如果跟上 802.11ac 標準的高速傳輸速度,那麼實用性將大大提高。

對比 USB 2.0 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只有 400Mbps 水準,當今新世代無線路由器的傳輸速度都來到 AC1300 以上水準,早已不能勝任資料傳輸的任務。所以在提供一個 USB 2.0 插槽供應印表機分享外,越來越多廠家會再加上一個頻寬高達 4Gbps 的 USB 3.0 插槽提供更靈活的運用。因此大家在選購時,不妨將這點列入考慮,讓無線路由器的功用發揮更徹底。

【教學】如何檢查 Windows 11 應用程序的電池耗損情況

在 Windows 11 上,電池耗損通常是由於某些應用程序使用了比必要更多的電力,導致電池壽命縮短和設備性能下降。識別這些應用程序可以讓您管理或關閉它們,顯著改善電池使用情況並延長設備的運行時間。

檢查 Windows 11 中應用程序的電池使用情況

步驟 1:打開設置應用程序,方法是單擊開始菜單並選擇齒輪形狀的設置圖標。或者,按下 Windows 鍵 + I 快速打開設置。

步驟 2:在設置窗口中,從左側菜單中選擇 系統。在選項列表中,單擊 電源和電池

步驟 3:在電源和電池設置下,向下滾動到 電池 部分。在這裡,單擊 電池使用情況 選項以查看有關電池消耗的詳細信息。

步驟 4:在電池使用情況屏幕中,您將看到按電池消耗百分比排序的應用程序列表。列表頂部的應用程序是耗電最多的。您還可以從下拉菜單中選擇時間範圍(例如,過去 24 小時或過去 7 天)以查看歷史電池使用數據。

步驟 5:單擊列表中的任何應用程序以查看附加詳細信息,例如活躍使用時間和背景活動。這些信息有助於確定應用程序是否在背景中過度運行並不必要地耗電。

步驟 6:識別出問題應用程序後,您可以採取行動以減少電池耗損。為此,返回 設置 > 應用程序 > 已安裝的應用程序

步驟 7:找到耗電過多的應用程序,單擊旁邊的三點菜單,然後選擇 高級選項。在高級選項中,您可以管理權限、限制背景活動,或者如果應用程序不是必需的,甚至可以卸載它。

替代方法:使用任務管理器監控電池使用情況

如果您更喜歡快速查看當前應用程序活動,您可以使用任務管理器來識別消耗大量資源的應用程序,間接指示電池耗損。

步驟 1:通過右鍵單擊開始按鈕並選擇 任務管理器 或按下 Ctrl + Shift + Esc 打開任務管理器。

步驟 2:在任務管理器中,單擊 進程 標籤。在這裡,您將看到所有運行中的應用程序和背景進程的列表。

步驟 3:查看 CPU、內存和電力使用列。顯示高電力使用或顯著 CPU 和內存消耗的應用程序可能會導致電池耗損。您可以通過單擊列標題來排序,將耗電最多的應用程序放到最上面。

步驟 4:要關閉正在消耗過多資源的應用程序,從列表中選擇它,然後單擊任務管理器窗口頂部的 結束任務。請小心不要關閉關鍵系統進程,因為這可能會導致不穩定。

減少 Windows 11 電池耗損的技巧

  • 限制背景活動:定期檢查並限制應用程序在背景中運行,通過設置進行設定。
  • 調整屏幕亮度:降低亮度水平可顯著減少電池消耗。
  • 啟用電池省電模式:Windows 11 包含一個電池省電功能,當電池電量低時,自動減少背景活動和通知。
  • 定期更新您的應用程序和 Windows:更新通常包含減少電池耗損的優化。

跟踪您 Windows 11 設備的電池使用情況有助於您確定和管理不必要耗電的應用程序,讓您享受更長的電池壽命和更流暢的性能。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詳解】什麼是 mini LED 與 Neo QLED 電視?與 QLED 分別、原理、優點、缺點?

在選購電視螢幕時,經常會聽到 LCD、LED、QLED,2021 年更開始有 mini LED 與 Neo QLED 的新名詞,那麼這五者有甚麼分別呢?他們的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LED 已經是 30 年的舊物

LED 全稱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是 LCD 的後續者,它是於 1962 年通用電氣的 Nick Holonyak 開發了第一部可實際應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 1994 年,日亞化學工業才研發了藍光 LED,令 LED 真正擁有商用價值。LED 的原理由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半導體組成,通電後兩個半導體結合,從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能釋放。

LED 技術十分成熟,也是市場上最常見旳電視技術,很多二三線廠商都有生產能力,所以價格偏低,但由於 LED 電視已經進行價格戰多年,所以規格參差,同樣的 50吋 4K LED 電視在畫質、調色分區、聲音等都可以有很大差別,端看價格高低與廠商對品牌的重視。

QLED 顏色較 LED 鮮豔

QLED 其實真正的名稱為量子點顯示屏(Quantum Dot Display),乃熔融玻璃基質中合成了氯化銅和硒化鎘的納米晶體。QLED 電視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QLED 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根據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 NTSC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NTSC 色域的標準是 72%,傳統的 CCFL LCD 顯示器可以達到 65% 至 75% 的 NTSC 色域,而 LED LCD 顯示器則可以達到大概 80% 的 NTSC 色域。而 QLED LCD 的顯示器其 NTSC 色域可以能到高達 120%。

mini LED 體積更小,降低漏光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簡單來說是把 LED 電視裡的 LED 大小控制在 0.2mm,傳統 LED 的五分之一左右。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 顆粒更小,以相同 LCD 螢幕相比 Mini LED 能塞入更多發光粒,畫面較 LED 或 QLED 更細緻、亮度更高,也會比 OLED 更省電,並可以達到精準調光,也不會產生 LED 背光光暈問題。

microLED 主要是微縮化 LED 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 LED 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 LED 粒小於 100µm,與 OLED 一樣能達到單獨粒子自發光。

Neo QLED 大小是 1/40 LED

Samsung 獨有的 Neo QLED 雖然有 QLED 四字,但實際技術上仍然是基於上述提到的 Mini LED,只是 Samsung 採用更小,尺寸為傳統 LED 1/40 的 Quantum Mini LED。Neo QLED 優勢是它在 LED 數量上更多,亮度更高,光暈出現的機率更低。

miniLED 會否有光亮度與燒屏問題

miniLED 使用 LED 燈泡發光,兩者的光亮度並沒有如 OLED 的損耗、老化、耗電問題,所以光亮度較傳統的 LED 要好。miniLED 採用傳統的 LED 顯示技術,所以並不會出現燒屏的烙印問題。

miniLED 現時的成本仍是比 OLED 高,但預計會以每年 15%-20% 降低成本,並於 2022 年比 OLED 低。而相反 microLED 只屬於開始量產的階段,成本比傳統 LED 高出逾三倍。miniLED 非常適合於電視上使用,因其損耗較低,適合長時間使用,加上沒有燒屏問題,較 OLED 更有利。

【電視選購指南】8K 與 4K 對比,8K 值得升級嗎?

0

表面上,8K 比 4K 的好處是顯而易見。實際上,相對 4K 和 1080p 之間的過渡不同,這種區別並不明顯。8K 電視的像素是 4K 電視的 4倍,而像素是 1080p電視的 16倍。這些額外的像素應該會在畫面質素上產生顯著差異。可是,只要當你坐在很近的位置觀看 8K 電視才能注意到畫面差異。

為什麼有這種情況?

簡而言之,分辨率是用來構成電視畫面的像素數。較高分辨率的屏幕可讓你更容易在玩遊戲、看電影和電視節目中看到更多細節。升級到更高分辨率的電視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但實情並非必然。儘管當前大多數電視具有 4K 分辨率,但首批 8K 電視已開始在市場出現。因此,如果你正在尋找新電視,應該買 4K 電視還是 8K 電視呢?

8KTV Samsung Q900R

規格:具有 4320 x 7680 像素的電視。
目標顧客:追求最新技術並坐在電視機旁的人。

4KTV SONY X950G

規格:具有 2160 x 3840 像素的電視。
目標顧客:幾乎所有購買新電視的人。

4KTV TCL C6

規格:具有 2160 x 3840 像素的電視。
目標顧客:幾乎所有購買新電視的人。

8K 影片

現時幾乎沒有 8K 的內容可提供。 YouTube 只提供了一些試片剪輯及小量技術演示影片可供下載。到目前為止,唯一的 8K 電視只有 Samsung Q900R,YouTube 上可用的少數 8K 影片僅限於4K播放,因為市面上的電視並不支援 YouTube 的 8K 影片格式。

現時某些電腦可以輸出 8K,但它們的最大刷新率被限制為 30Hz,而且還有其他限制。這是由於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 HDMI 2.0的寬頻限制所致,只有等到 HDMI 2.1 發佈,這種情況才會有所改變。

8K 電視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幾乎沒有任何可支援的影片,絕大多數電影內容仍以 4K 或更低的分辨率拍攝。最近有一些電影以 8K 拍攝,包括 Disney 或 Marvel 的「驚奇隊長」和「銀河守護隊 2」。可是即使這些電影以 8K 進行部分拍攝,最終電影則以 4K 發放。8K 電影可能至少需要 3 至 5 年時間才普及。

優勝:4K,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改變,但最終 8K 內容的普及性將得到改善。

遊戲

遊戲與影片不同,在運算上只要修作稍改就能達到 8K,較電影需要重新拍攝不同。只要讀取遊戲的硬件能有夠有高速度讀取內容,大多數遊戲就可以輕鬆更新以支援可用的最高分辨率,並且某些遊戲已經支援高達8K的分辨率,甚至更高。

大多數遊戲和遊戲硬件現時支援 4K。不過,Microsoft 和 SONY 已經宣布推出新一代遊戲機,而且他們都確認新遊戲機能支援 8K,儘管它們仍將目標定為 120Hz 的 4K,但預計 AMD 和 NVIDIA 很快發布支援 HDMI 2.1 的新顯示卡,屆時可以在高達 8K 甚至更高的分辨率下運行遊戲。

優勝:8K。儘管 8K 遊戲目前幾乎不存在,但一旦發佈了 HDMI 2.1 的顯示卡和遊戲機,這種情況將很快改變。

8K 電視與 4K 電視對比

上面的兩張照片以不同的原始分辨率顯示了相同的圖像。第一張圖片用 Samsung Q900R 的 8K 電視。第二張圖片是 SONY X950G 的 4K 電視。Samsung 顯示出更清晰的圖像,但實際上,只有從極近的距離才能注意到這一點。從舒適的距離來觀看,兩個圖像看起來幾乎相同。

注意,這個比較使用的是真實的 8K 圖片,並不存在 8K 影片,因此你觀看的大多數內容可能都是由較低分辨率的內容升級到 8K,這看起來 8K 電視與 4K 電視有所不同。

優勝:8K 較高的分辨率會顯示圖像更清晰,但好處是有限的。

4K 升級至 8K 對比 4K

為了在 8K 電視上顯示較低分辨率的資料,電視必須執行稱為”放大”的過程。此過程增加了較低分辨率圖像的像素,從而使原本用於較少像素屏幕的圖片適合更多像素的屏幕。重點:由於信號中的信息量不會改變,因此不會顯示更多細節。

第一張圖像是在 Samsung Q900R 上放大到 8K 的 4K 圖片,第二張圖像是在 SONY X950G 4K 電視上相同的 4K 圖片。Q900R 的升級版增加了一些平滑度。但總體而言,這兩個圖片看起來非常相似。放大後的圖片沒有比原始 4K 圖片顯示更詳細的內容,因此它看起來是否更好完全是主觀判斷。

使用 8K 電視,提升性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由於大多數廣播內容仍為 1080p 甚至更低,因此8K 電視在顯示 1080p 內容時必須壓縮至約 94% 的像素。

優勝:4K,但很勉強。4K電視上的4K總是看起來比放大的圖像要好一點。

觀看距離

擁有 8K 電視及正版 8K 影片是不夠的,眼睛所看到的視線是有限,如果你距離電視太遠,8K 比 4K 看不到任何優勢。當坐在非常靠近電視的位置時,8K 電視是最有好處的。但實際上,大多數人舒適地觀看
電視有一定的距離。

優勝:8K 電視可讓您靠近電視,但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太近了。4K 足矣

總結

8K 電視代表了電視功能的驚人提升。這些新顯示器的像素數是 4K 電視的 4 倍,像素是 1080p 電視的 16倍,提供了令人驚嘆的細節水平。不幸的是,現在並沒有 8K 製作的內容。隨著更多 8K 內容的推出,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發生變化,但對於 8K 電影來說,至少可能需要 3 至 5 年。所以就目前而言,購買 8K 電視並不值得,還是選擇一般的 4K Android 電視便足夠。

【電視選購指南】哪些來源可以找到 4K UHD 及高動態範圍(HDR)電影或影片

如果你要從電視上看到 4K 畫面或 HDR 影片,或你需要觀看真正的 4K 畫面或 HDR 影片。高質量的 4K HDR 影片正在穩定增長,而且比幾年前更容易獲得。你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找到自己渴望觀看的 UHD 影片。

Ultra HD Blu-ray 超高清藍光碟

在 2019 年,數百張 4K 藍光電影可用於 4K 電視上。Ultra HD Blu-ray 超高清藍光碟於 2016年初首次發表。雖然 4K 影片受 bit/s 連接、速度和頻寛的限制,但你只需要將 Ultra HD Blu-ray 放進 4K 播放器內,你便能看到更高質素的影片。

由於 Ultra HD Blu-ray 的特性,它們只能在 Ultra HD Blue-ray Player 上播放,這些專用的播放器與常規 Blu-ray Play 藍光播放器不同波長的激光,而且你還需要一部符合高清數位內容保護(HDCP)2.2的電視才能觀看超高清藍光的內容。如果在 4K 電視上觀看 Ultra HD Blu-ray 則無法以較低的 1080p 觀看。你更可以在某些遊戲機上觀看超高清藍光,例如:Xbox One S、Xbox OneX、PlayStaiton 4 Pro。

另外,許多早期的 4K Blu-ray 影片實際上並未使用 4K 器材拍攝。他們以較低的分辨率拍攝,然後在後期製作中放大到 4K,所以你看到的質素會稍差,而這些充其量只能稱之為 1080p 升級版 4K 影片。(其他有可能需要升級的設備可參閱:購買 4K 電視後,6 樣你需要升級的設備

Streaming 串流或訂閱選項

任何串流都需要你的網路連接才可以提供內容。4K 串流比常規高清串流要更多的寬頻,因此請確保你既有足夠的網絡連接速度(最少需要 25Mbps)有足夠的寬頻來串流 4K 影片,而 HD 只需要 5Mbps。

注意:為了降低寬頻成本,某些 4K 串流內容的 bit rate 可能相對較低 – 1080p 藍光的 bit rate 較高。這意味著即使較高的分辨率,但網路連接串流中的信息實際上,所以效果不會太好。

Apple TV

Apple 用戶今年可以在 iTunes 上觀看 Apple TV 的 4K 內容,暫時的電影超過 60 套,以電影為主,例如熱門的 Wonder Woman 等等,售價介乎 $28-$158 左右,差距可以很大,視乎類型或質素而定,例如只是普通的 4K,還是 4K HDR 10 或 4K Dolby Vision 三種。

Netflix

Netflix 在過去幾年中增加了更多 4K 影片。大部分影片都是 Netflix 自己製作的電視節目,你可以看到他們在調較 4K 串流上的努力。現在,Netflix 幾乎所有發行的原創作品及正版電影都具備 4K HDR 能力,喜歡 4K 及 HDR 的應該會極喜歡。除了常規的 HDR10,Netflix 現在還支援 Dolby Vision HDR。

注意:並非所有 Netflix 的應用程序或設備都允許 4K 串流,與 Ultra HD Blu-ray 一樣,你的播放器或電視需要支援 HDCP 2.2 或更高版本,否則無法觀看,例如 TCL 的 4K 電視就內置 NETFLIX 並支援此功能。

如果使用 Android TV 一般會內置 NETFLIX 與 YouTube App,並可以通過 Google Play Movies 觀看更多的影片。(Android TV 新手必備 Apps 2020:免費電影、新聞直播、體育娛樂

YouTube(免費)

這些是普通用戶上傳的影片,但是由於 4K 影片的數據量龐大,YouTube 目前還未做到最好效果,只能算是一個臨時措施。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測試新 4K 電視功能的方法,YouTube 是一個很好的試點。 Youtube 支援高動態範圍(HDR),許多串流媒體設備和大部分 4K 超高清電視都支援高動態範圍(HDR)。

以下是一些 4K 影片可以幫助你入門:

  • Hypnotic Ink Physics in 4K Slow Motion
  • GoPro: Descent Into the Lava of Marum in 4K
  • Human Water Catapult – 55 Foot Launch! In 4k

以下是一些高動態範圍(HDR)影片以你測試其功能

  • The HDR Channel
  • HDR videos playlist

購買與租借

不喜歡串流的話,你可以從以下的選項租借或購買電影,並以串流形式傳輸或下載。與訂閱串流形式傳輸選項一樣,它們透過寬頻為你提供內容。再一次提醒,他們的 bit rate 不如實體 Ultra HD Blue-ray 高,畫質會較弱。

Amazon Prime Video

Amazon Prime Video 僅適用於美國,如果想要使用需要在美國或 VPN 至美國等等。它有很多種 4K 影片,但它有一些限制,電影開始播放後只能在 24小時內觀看;必須在租借後的 30天內觀看電影,否則便要再付款,即你其實不太算擁有這部影片,只能算是租借。

Vudu

Vudu 有大量租借或購買的 4K 和 HDR 影片。你需要一台可連接 Vudu 的超高清電視才能觀看,若想要 HDR 更需要一台支援 Dolby Vision 的電視,要求不低,而且定價頗貴 – 大約 30美元購買一套 4K 電影,或許直接去戲院來得簡單。

Now TV 足球

Now TV 現時的體育賽事,例如最受香港人歡迎的英超部份場次有提供 4K 串流服務,你如果有訂閱他們的 4K 體育組合便可以看到經衞星直播的 4K 體育賽事,對於體育迷來說是一大吸引點。

總結

過去一年,4K 影片的數量性大大提高,相信在來年會繼續快速增長。服務上亦有幾種不同價格可供選擇,這意味著大多數想在電視上欣賞 4K 影片的人都應該能夠找到適合他們的東西。問題是,你買了 4K 電視了嗎?

CMF Phone 2 Pro 值得考慮的選擇嗎?

CMF Phone 2 Pro 於週一正式發售,並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購買選項。基本的 8/128GB 型號售價為 €250 / 約 HK$ 1,950,升級至 256GB 的型號售價為 €280 / 約 HK$ 2,184。該手機在美國的價格為 $280 / 約 HK$ 2,184,可通過 Beta Program 購買。

CMF Phone 2 Pro 的一大亮點是其相機配置,特別是 5,000 萬像素的 2x (50mm) 長焦鏡頭,在這個價位上相當罕見。此外,還配備了一顆 5,000 萬像素的主鏡頭(傳感器尺寸為 1/1.57” 但不具備光學防抖)和一顆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雖然這些配置並不算突破性,但相較於前代產品,CMF Phone 2 Pro 的相機配置已經有所提升。

型號 顯示屏 處理器 相機 電池 價格
CMF Phone 2 Pro 6.77” 12-bit HDR10+,3,000 nits Dimensity 7300 Pro 5,000 萬像素主 + 5,000 萬像素長焦 + 800 萬像素超廣角 5,000mAh €250 / 約 HK$ 1,950 (8/128GB)
€280 / 約 HK$ 2,184 (8/256GB)

CMF Phone 2 Pro 的定價使其進入一個相對較高的價位區間,因此需要考慮競爭對手的產品。Samsung Galaxy A36 的 8/128GB 型號售價約為 €330 / 約 HK$ 2,574,提供更好的防水等級(IP67 對比 IP54),並具備光學防抖的 5,000 萬像素主鏡頭,但傳感器尺寸較小(1/1.96”)。該機型還配備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和 500 萬像素的微距鏡頭,電池容量同樣為 5,000mAh,但充電速度較高(45W 對比 33W)。

型號 價格
Samsung Galaxy A36 (8/128GB) €330 / 約 HK$ 2,574

小米 Xiaomi Poco X7 Pro 的售價低於 €300 / 約 HK$ 2,340,並提供 256GB 存儲,搭載更高端的 Dimensity 8400 Ultra 處理器和 12-bit Dolby Vision 顯示屏,顯示解析度達到 1220p+。該機型的防水等級為 IP69,配備 6,000mAh 電池和 90W 快充。相機方面,Poco 的配置與 A36 相似,均為 5,000 萬像素主鏡頭和 8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

Motorola Edge 60 Fusion 的 256GB 型號售價為 €330 / 約 HK$ 2,574,使用 Dimensity 7300 處理器,並具備 microSD 擴展槽。其顯示屏為 10-bit OLED,解析度同樣達到 1220p+,亮度可達 4,500 nits,防水等級為 IP69。相機方面,該機型配備 5,000 萬像素主鏡頭和 1,3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

至於 Redmi Note 14 Pro 5G,這款手機的主鏡頭為 2 億像素,能夠拍攝 1x 和 2x 的照片,售價約為 €250 / 約 HK$ 1,950,並使用 Dimensity 7300 Ultra 芯片,提供 3 次操作系統更新,但不支持 microSD 擴展。其顯示屏同樣為 6.67” 12-bit Dolby Vision,並具備 5,110mAh 電池和 45W 快充。

CMF Phone 2 Pro 的相機配置是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特別是在 50mm 的長焦鏡頭表現上,仍需進一步測試和評估。隨著市場上多款競爭產品的出現,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將面臨多樣的選擇。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OnePlus 13T (13s) 受歡迎,但供應限制影響潛力

OnePlus 13T(又名 13s)在上週的民調中顯示出相當的受歡迎程度,但大多數感興趣的投票者並不居住在該機型僅在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發售的地區。

有趣的是,少於 10% 的人認為 OnePlus 削減了過多功能。儘管確實有一些功能被刪減,但看起來這些刪除的特性並不會被太多人懷念。

從評論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擔憂集中在相機上,並非缺少超廣角模組,而是對 5,000 萬像素主鏡頭和 5,000 萬像素 2 倍長焦鏡頭的成像質量表示疑慮。儘管它不太可能在相機性能上超越 vivo X200 Pro mini,但至少在供應方面應該能有更好的表現。

在評論中還有關於「小型」手機的定義的討論,6.2-6.3 吋已成為新的標準——每家主要智能手機製造商都已停止生產小於 6 吋的機型,這表明市場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已經減少。

預計 OnePlus 13T/13s 在其可用的市場中將會表現良好,並期待這一成功能促使 OnePlus 開發 14T/14s 並在更廣泛的市場上發售。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售價】B4travel 10G 日本 21日 5G 無限上網卡 現時優惠僅 HK$378,限時激減,超值激賞!

B4travel 10G 日本 21日 5G 無限上網卡是一款專為旅客設計的高效上網解決方案,原價 HK$557,現時優惠售價僅需 HK$378,價格的顯著下降無疑為計劃前往日本的旅客帶來了更多吸引力。這款上網卡不僅提供穩定的5G網絡,還能滿足用戶在日本期間的各種上網需求,讓人無需擔心流量問題。

這款上網卡的特點包括無需實名認證,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只需進行APN設置即可啟用。自啟用的第一天起,無限上網服務便會開始計算,首天不足1天亦視為1天計算。用戶將享受到「Softbank 5G」網絡的全日本覆蓋,並且在每日10GB的高速數據使用後,超量限速為128kbps,確保即使在數據超出後,依然能保持基本的上網需求。

產品的設計考慮到旅客的實際需求,使用後只需將上網卡插入設備,啟動漫遊功能便可自動連接網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款上網卡僅提供上網數據,並不支持語音通話和短訊功能,適合主要用於上網的用戶。此外,支持熱點分享的功能,讓用戶無論是連接Facebook、YouTube還是WhatsApp,都能夠不受網絡限制,隨時保持聯繫。

以下是B4travel 10G 日本 21日 5G 無限上網卡的產品規格:

產品名稱 B4travel 10G 日本 21日 5G 無限上網卡
原價 HK$557
現時優惠售價 HK$378
網絡類型 Softbank 5G
數據限制 每日10GB,超量限速128kbps
有效期限 21天
適用設備 所有智能手機、平板及電腦
優惠碼 AN-TRSIM10

這款上網卡的設計不僅注重功能性,還考慮到用戶的使用體驗。其3合1上網卡設計,能夠兼容各種設備,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還是電腦,都能輕鬆連接。用戶在日本旅遊期間,無需擔心網絡問題,無論是查找路線、發佈社交媒體動態,還是觀看視頻,都能流暢自如。特別是在旅遊高峰期間,這款上網卡的穩定性和高速度將為用戶提供更佳的體驗。

需要注意的是,5G網絡僅在有網絡覆蓋的地區提供,對於使用訂製機及鎖卡機的用戶則不適用。此外,公平使用量政策也需參考卡上資訊,讓用戶在使用時能夠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款上網卡的推出,無疑為前往日本的旅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上網選擇,讓每一位用戶都能在旅途中保持聯繫,享受更好的旅行體驗。

B4travel 10G 日本 21日 5G 無限上網卡
最新售價:HK$378
產品連結:
https://anlander.com/collections/travel-sim/products/b4travel-10g-japan-21day-daily-10gb-5g-sim-card

【開箱評價】CMF Phone 2 Pro:好用得來又有性格嘅中價手機

CMF Phone 2 Pro 是由 Nothing 品牌推出的最新手機,這個品牌的全名為「Colour, Material and Finish」,其定位為預算型手機市場的佼佼者。CMF 在 2023 年正式推出,並迅速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因為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產品。CMF Phone 2 Pro 繼承了前作的優勢,並在設計、性能及相機系統上進行了多項升級,旨在吸引年輕及注重性價比的用戶群體。

產品規格

處理器:MediaTek Dimensity 7300 Pro
RAM:8GB
存儲:128GB 或 256GB(不可擴展)
主相機:5,000萬(主鏡頭)、5,000萬(長焦)、800萬(超廣角)
前相機:1,600萬
電池容量:5000mAh
快充:33W
顯示屏:6.77 吋 AMOLED,分辨率 1080 x 2392,120Hz 變頻刷新率
連接:Wi-Fi 6,Bluetooth 5.3
重量:185g
防水防塵等級:IP54
操作系統:Nothing OS 3.2(基於 Android 15)

  • CMF Phone 2 Pro 繼續保持特色的桌面設計,特色十足

產品簡介

CMF Phone 2 Pro 的設計清新而時尚,擁有出色的顯示效果,尤其是在這個價格區間中,顯示屏的亮度可達 3000 尼特,讓用戶在各種環境下都能輕鬆查看內容。CMF Phone 2 Pro 保持上代的特色設計,機背仍然有一堆裸露的螺絲,也有一個可定義的螺絲孔以便使用專用配件,可說是延續了 Nothing 希望讓 CMF 手機擁有者能自定義設備的願望。不過,今次因為要支援 IP54 防水的關係,換手機殼就不像上代可以直接更換,必須先解除螺絲才可以。

產品外觀

CMF Phone 2 Pro 的包裝設計簡約而不失格調,內部配件包括充電器、數據線及透明保護殼等。手機外型方面,提供黑白橙三種顏色可選,手感輕盈,僅重 185 克,厚度達 7.8 毫米,讓人持握時感到舒適,感覺比上代更加薄,手感更好。

CMF Phone 2 Pro 係繼同廠 Nothing Phone 後,當今手機中最具特色的 Android 版本之一,使用的是在 Nothing Phone 3a 和 Phone 3a Pro 上找到的 NothingOS 界面。NothingOS 以極簡主義、幾乎單色的美學為主,因此你會在主屏幕上看到黑白圖標,沒有標籤,並且有一組匹配的小部件來完成整體外觀。

  • 正面中央的前置鏡頭
  • 右側是開關鍵及下方的 Essential Key,但 Essential Key 如果更下一點,或更短一些會更好,現時與開關鍵差距不夠明顯。
  • 機底是常見的 SIM Card、USB-C 與喇叭組合。

功能與效能

CMF Phone 2 Pro 還配備了 Essential Key,這是從 Nothing Phone (3a) 和 (3a) Pro 繼承下來的。這是一個專用按鈕,用於將內容放入 Essential Space,但 Essential Key 如果更下一點,或更短一些會更好,現時與開關鍵差距不夠明顯。

CMF Phone 2 Pro 的操作流暢度相當不錯,搭載的 Nothing OS 3.2 提供了一個乾淨且簡潔的使用界面,讓用戶能夠輕鬆找到所需功能。系統的反應速度與流暢度在日常使用中表現良好,並且在進行多任務處理及遊戲時,手機的溫控表現也相當出色。

CMF Phone 2 Pro 比 CMF Phone 1 提供了 10% 更好的 CPU 性能和 5% 更好的 GPU 性能。這些增長不算巨大,但總算是有進步。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是否支援 USB3.0?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支援 USB Type-C,但並未明確指出是否支援 USB 3.0。根據其 USB 規格,這款手機主要用於充電和數據傳輸,具體的傳輸速度可能會取決於所使用的 USB Type-C 版本。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是否支援 eSIM? 是否支援 WiFi 7?

根據最新的資訊,Nothing CMF Phone 2 Pro 確實支援 eSIM 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切換和管理他們的移動數據計劃,而無需使用實體 SIM 卡。Nothing CMF Phone 2 Pro 不支援 WiFi 7,而是支援 Wi-Fi 802.11 a/b/g/n/ac/6 的無線網絡技術。這意味著它能夠提供高速的無線連接,但無法利用 WiFi 7 的先進功能。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是否防水?答案係 _ _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擁有 IP54 等級的防水功能,這意味著它能夠抵抗水花和灰塵的侵入。根據製造商的說法,該手機可在水深達 25 厘米的情況下浸泡最多 20 分鐘。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用唔用到 手機八達通?原則上 __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支援 NFC 功能,因此也可以使用八達通。這款手機的 NFC 功能讓用戶能夠輕鬆進行無接觸支付,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八達通。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是否支援無線充電(Wireless Charging)?

Nothing CMF Phone 2 Pro 是一款具備多項先進功能的智能手機,然而它並不支援無線充電(Wireless Charging)。這款手機的設計著重於提供用戶高效能的使用體驗,並配備了多種現代化的技術。

拍照

在相機方面,CMF Phone 2 Pro 配備了三鏡頭系統,主鏡頭的 5,000萬像素能夠捕捉到清晰且細緻的影像,在晚間拍攝下可以看到效果不錯,特別是整體色彩與旗艦級手機沒有太大差異。

長焦鏡頭提供的 2x 光學變焦讓拍攝遠景變得簡單,而超廣角鏡頭則適合拍攝風景或團體照。自拍方面,前置 1,600萬 鏡頭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但在低光環境下的表現稍顯不足,也沒有光學防抖(OIS)。

額外亮點

CMF Phone 2 Pro 除了基本的手機功能外,還具備了一些特別的系統功能,例如 Essential Space,這是一個用於管理照片和筆記的智能空間,能夠自動分析用戶的內容並生成待辦事項,對於需要高效管理信息的用戶來說相當實用。此外,手機的模組化設計讓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配件,這在同類產品中顯得尤為獨特。

總結與評價

CMF Phone 2 Pro 是一款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的手機,雖然在性能上可能無法與旗艦手機相提並論,但其出色的顯示效果、靈活的相機系統以及獨特的模組化設計,使其成為一個值得購買的選擇。

CMF Phone 2 Pro 優點

1. 出色的顯示屏,亮度高達 3000尼特,適合各種環境使用。
2. 靈活的三鏡頭系統,滿足多樣化的拍攝需求。
3. 簡潔的操作系統,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與長期軟件支持。

CMF Phone 2 Pro 缺點

1. 在低光環境下的拍攝表現有待提升,相機顏色準確性不足。
2. 充電速度較慢,與同類競爭對手相比缺乏優勢。

產品資訊總結

CMF Phone 2 Pro
售價:HK$2,199

日本電話卡推介 / 韓國電話卡推介
一㩒即做: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

【教學】如何在 Chrome、Edge、Safari 中啟用「不追蹤」功能以保護隱私

幾乎所有現代瀏覽器都具備「不追蹤」功能,該功能會向網站發送請求,要求其不追蹤用戶。這有助於用戶防止網站收集有關其在線活動的數據,這些數據可用於市場營銷和廣告目的。您可以在大多數桌面和移動瀏覽器上啟用此功能,過程相當簡單,只需幾秒鐘即可完成。

Google Chrome

  1. 啟動 Google Chrome,然後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

  1. 然後向下滾動,從菜單中點擊「設置」。

  1. 當設置打開時,點擊左側的「隱私和安全」。

  1. 在隱私和安全部分,點擊「第三方 Cookie」。

  1. 向下滾動到「高級」部分,然後點擊「隨您的瀏覽流量發送不追蹤請求」開關以啟用它。然後點擊「確認」按鈕。

移動版 Chrome

  1. 在移動設備上,打開 Chrome,然後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
  2. 然後點擊「設置」。

  1. 接下來,點擊「隱私和安全」選項。
  2. 您將看到一個「不追蹤」設置。點擊它以打開。

  1. 最後,點擊「發送不追蹤請求」開關以啟用該選項。

Mozilla Firefox

您只能在桌面版 Firefox 上啟用「不追蹤」功能,而無法在移動版上啟用。

  1. 在計算機上打開 Firefox,然後點擊右上角的漢堡菜單(由三條線組成)。

  1. 然後在下拉菜單中點擊「設置」。

  1. 接下來,點擊左側的「隱私和安全」。

  1. 向下滾動到「網站隱私偏好」部分,然後點擊「向網站發送「不追蹤」請求」旁邊的複選框。

Microsoft Edge

  1. 打開 Edge 瀏覽器,然後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

  1. 在下拉菜單中點擊「設置」。

  1. 在打開的頁面中,點擊「隱私、搜索和服務」。

  1. 向下滾動到「隱私」部分,然後點擊「發送「不追蹤」請求」開關以啟用它。在彈出窗口中點擊「發送請求」按鈕。

移動版 Edge

  1. 在移動設備上打開 Edge 瀏覽器,然後點擊右下角的漢堡菜單(三條橫線)。
  2. 然後在彈出菜單中點擊「設置」選項。

  1. 在設置頁面上,點擊「隱私和安全」。
  2. 然後點擊「不追蹤」選項。

  1. 最後,在不追蹤頁面上點擊開關以啟用它。

Brave 瀏覽器

在 Brave 瀏覽器中啟用「不追蹤」功能與 Chrome 和 Edge 相似,因為它也是基於 Chromium。

  1. 打開 Brave 瀏覽器,然後點擊右上角的漢堡菜單。

  1. 接下來,點擊「設置」。

  1. 當設置頁面打開時,點擊左側的「隱私和安全」。

  1. 在這裡,點擊「隨您的瀏覽流量發送不追蹤請求」開關,然後點擊「確認」按鈕以啟用該選項。

移動版 Brave

  1. 在移動設備上,打開 Brave 瀏覽器,然後點擊底部的三個點。
  2. 然後點擊「設置」選項。

  1. 接下來,點擊「Brave Shields 和隱私」。
  2. 在此頁面上向下滾動,然後點擊「發送不追蹤請求」。

  1. 在下一頁中,點擊「發送不追蹤請求」選項的開關。

Opera

與 Firefox 一樣,您只能在桌面版 Opera 上啟用「不追蹤」功能,而無法在移動版上啟用。

  1. 啟動 Opera,然後點擊頂部的設置圖標。

  1. 當下拉菜單出現時,向下滾動並點擊「轉到完整瀏覽器設置」。

  1. 在完整的瀏覽器設置頁面中,點擊「隱私和安全」。

  1. 接下來,點擊「第三方 Cookies」。

  1. 在下一頁中,在「高級」部分,點擊「隨您的瀏覽流量發送不追蹤請求」開關,然後點擊「確認」按鈕。

注意事項

  • 一旦您在瀏覽器中啟用了「不追蹤」功能,您可以通過訪問「What is my browser」網站來檢查。只需打開該網站,它會告訴您該功能是否正常運作。
  • 您隨時可以通過進入瀏覽器設置並在隱私和安全頁面上將其關閉來關閉「不追蹤」功能。
  • 雖然建議在您的瀏覽器中啟用「不追蹤」,但請記住,許多網絡服務和網站在收到請求時不會改變其行為。
  • 如果您無法啟用該功能,請嘗試刪除並重新安裝您的瀏覽器。如果這樣也不行,請切換到另一個已啟用該選項的瀏覽器。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OnePlus Pad 2 Pro 亮相:Oppo Pad 4 Pro 的重新包裝

在三月,一個洩漏消息揭示了即將推出的 OnePlus 平板電腦的規格,外界普遍認為這款平板將命名為 Pad 2 Pro。該品牌似乎也同意這一點,因為 OnePlus Pad 2 Pro 現已在 Oppo 的中國在線商店上架。

這款平板的正式發佈定於 5 月 13 日,但從外觀上看,它顯然是重新品牌化的 Oppo Pad 4 Pro,該平板於四月發佈,這也與三月洩漏的規格一致。

OnePlus Pad 2 Pro 將提供兩種顏色選擇,分別為深海藍和冰川銀。用戶將可以選擇四種 RAM/存儲組合:8GB/256GB、12GB/256GB、12GB/512GB 和 16GB/512GB。

如果關於這款平板是 Oppo Pad 4 Pro 重新命名的推測正確,那麼它將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芯片,配備 13.2 吋 2400 x 3392 LCD 觸控屏,刷新率為 144 Hz,後置相機為 1,300 萬像素,前置相機為 800 萬像素,並擁有 12,140 mAh 電池,支持 67W 有線充電。它將在發佈當天運行 Android 15。可惜的是,目前尚不清楚這款平板是否會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發售。

型號 顏色 RAM/存儲 價格
OnePlus Pad 2 Pro 深海藍 / 冰川銀 8GB/256GB $499 / 約 HK$ 3,892
OnePlus Pad 2 Pro 深海藍 / 冰川銀 12GB/256GB $549 / 約 HK$ 4,284
OnePlus Pad 2 Pro 深海藍 / 冰川銀 12GB/512GB $599 / 約 HK$ 4,662
OnePlus Pad 2 Pro 深海藍 / 冰川銀 16GB/512GB $649 / 約 HK$ 5,058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教學】如何在 Windows 上阻止應用程式的外部網絡訪問

某些 Windows 應用程式可能會不必要地消耗帶寬,未經您同意發送數據,或通過連接到外部伺服器而帶來安全風險。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您可以針對單個應用程式阻止外部網絡訪問,這與 macOS 上的 LuLu 操作類似。Windows 提供內建工具和可靠的第三方軟件,以實現對外部連接的精確控制。請遵循以下方法有效管理您的應用程式的網絡訪問。

方法 1:使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火牆(內建)

Windows Defender 防火牆是一個內建工具,允許您詳細控制系統上的網絡連接。您可以設置規則以阻止特定應用程式的外部連接,而無需安裝額外的軟件。

步驟 1: 打開 Windows Defender 防火牆與高級安全性。按 Windows 鍵 + R,輸入 wf.msc,然後按 Enter。這將打開高級防火牆設置。

步驟 2: 在左側窗格中,選擇「出站規則」。右鍵單擊「出站規則」,然後選擇「新規則…」以開始創建新的防火牆規則。

步驟 3: 在新出站規則嚮導中,選擇「程序」,然後單擊「下一步」。選擇「此程序路徑」,然後單擊「瀏覽」以定位您要阻止的應用程式的可執行文件 (.exe)。選擇應用程式後,單擊「下一步」。

步驟 4: 選擇「阻止連接」,然後單擊「下一步」。確保在下一個屏幕上選中所有三個選項——域、私人和公共,然後單擊「下一步」。

步驟 5: 為規則提供一個清晰、描述性的名稱(例如「阻止 [應用程式名稱] 網絡訪問」),然後單擊「完成」。該規則現在已啟用,所選應用程式無法再建立外部連接。

如果您希望稍後恢復網絡訪問,只需返回「出站規則」,找到您創建的規則,右鍵單擊它,然後選擇「禁用規則」或「刪除」。

方法 2:使用 SimpleWall(第三方應用程式)

SimpleWall 是一個輕量級的開源防火牆應用程式,旨在簡化每個應用程式的外部網絡訪問管理。它提供直觀的界面和實時警報,使控制網絡活動變得更容易。

步驟 1: 從其官方 GitHub 倉庫下載 SimpleWall。選擇最新的穩定版本並下載安裝文件。

步驟 2: 運行安裝程序,並按照屏幕提示完成安裝。安裝完成後,啟動 SimpleWall。

步驟 3: 啟動 SimpleWall 後,單擊「啟用過濾」以激活防火牆。默認情況下,SimpleWall 阻止所有外部連接,除非明確允許。

步驟 4: 要管理特定應用程式,請導航到 SimpleWall 的「應用程式」選項卡。在這裡,您將看到嘗試訪問互聯網的應用程式列表。在每個應用程式旁邊,您可以在「允許」和「阻止」之間切換,以設置您偏好的訪問規則。

步驟 5: 配置所需設置後,單擊「應用」以強制執行新規則。SimpleWall 現在將根據您的選擇主動阻止或允許外部連接。

要快速恢復或調整規則,只需返回「應用程式」選項卡,根據需要更改切換,然後再次單擊「應用」。

方法 3:使用 GlassWire(第三方應用程式)

GlassWire 是另一個流行的第三方防火牆和網絡監控工具。它提供網絡活動的詳細可視化,便於識別和阻止不必要的連接。

步驟 1: 從其官方網站下載 GlassWire。按照提供的說明安裝應用程式。

步驟 2: 安裝後啟動 GlassWire。在主界面上,導航到「防火牆」選項卡。

步驟 3: 在防火牆選項卡下,您將看到當前訪問互聯網的應用程式列表及其連接狀態。要阻止特定應用程式的外部網絡訪問,單擊該應用程式旁邊的防火牆圖標,使其從綠色(允許)變為灰色(阻止)。

步驟 4: GlassWire 會自動保存您的防火牆設置。您可以直接從這個直觀的界面監控被阻止的應用程式並管理權限。

如果您需要恢復網絡訪問,只需再次單擊防火牆圖標,將其改回綠色(允許)。通過遵循這些方法,您可以有效地控制 Windows 中每個應用程式的外部網絡訪問,提升系統安全性並更有效地管理帶寬使用。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Samsung 發佈 Galaxy Buddy 4 Business 手機 針對商業用戶需求

Samsung 再次發佈 Galaxy Buddy 4 Business 手機,這款手機在韓國市場以全新的名稱推出,實際上是 Galaxy A16 5G 的重新命名版本。早前,這款手機已以 Galaxy A16 5G 的品牌在同一地區上市。

Galaxy Buddy 4 Business (SM-A166L) 為專為 LG U+ 網絡設計的設備,配備 6.7 吋 Super AMOLED 顯示屏,解析度為 Full HD+,並具備 90Hz 刷新率。該設備擁有 IP54 防塵防水等級,並搭載 5,000mAh 電池,支持 25W 快速充電。

以下是 Galaxy Buddy 4 Business 的主要規格:

規格 詳細資訊
處理器 Exynos 1380
RAM 6GB
儲存空間 128GB (可擴展 via microSD)
主相機 50MP
超廣角相機 5MP
微距相機 2MP
前置相機 1,300萬像素
視頻錄製 Full HD (1080p) 30fps
連接性 5G, Wi-Fi 5, Bluetooth 5.3, NFC, USB Type-C
指紋識別 側邊指紋識別器
操作系統 Android 15, One UI 7
厚度 7.9mm
重量 200g
顏色選擇 Blue Black, Light Gray, Gold
價格 $ 299 / 約 HK$ 2,322

Samsung 承諾將為該設備提供五次主要的 Android 操作系統和 One UI 更新。這款手機的設計輕薄,適合商業使用,並提供多種顏色選擇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Sony Xperia 1 VII 新機型顏色曝光及主要規格概覽

Sony 將於 5 月 13 日正式發佈 Xperia 1 VII,近期有多張泄露的渲染圖顯示該機型將提供三種顏色選擇,其中紫色回歸,並且還有黑色和綠色可供選擇。

Xperia 1 VII 的外觀與其前代產品相似,Sony 保持了其標誌性的設計。相機方面,該機型配備了 Zeiss T* 鍍膜,並包含一個潛望式長焦鏡頭。此外,超廣角鏡頭則使用了一個比 Xperia 1 VI 大 2.1 倍的感光元件。

在音頻方面,Xperia 1 VII 保留了 3.5 毫米耳機插孔和改進的立體聲揚聲器,提供更好的低中頻音效。該機型配備 5,000 mAh 電池,宣稱可支持兩天的續航。顯示屏依然為 Bravia 品牌,並配有兩個自動亮度感應器,分別位於前面和背面,這在當今旗艦機型中已屬於標準配置。

Sony 還承諾該手機將獲得四次主要的 Android 更新以及六年的安全補丁,並將搭載 Android 15 系統。根據最近的 Geekbench 列表,Xperia 1 VII 配備 Snapdragon 8 Elite 芯片,並搭載 12GB RAM。

以下是 Xperia 1 VII 的主要規格:

顏色 處理器 RAM 電池容量 顯示屏 價格
紫色 / 黑色 / 綠色 Snapdragon 8 Elite 12GB 5,000 mAh Bravia 顯示屏 $1,199 / 約 HK$ 9,354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Samsung Galaxy S25 FE 可能搭載 MediaTek Dimensity 9400 晶片組

Samsung 的 Galaxy S24 FE 於十月發佈,現在已經有消息傳出該公司正在開發其後繼型號 S25 FE。最初預計 S25 FE 將搭載與 S24 FE 相同的 Exynos 2400e 晶片組,這可能讓一些潛在用戶感到失望。

不過,最新的消息指出,Samsung 可能會改用 MediaTek 的 Dimensity 9400 系統單晶片(SoC)。然而,Exynos 2400e 仍然是 Samsung 的首選,只有在其代工廠無法生產足夠的 Exynos 2400e 晶片時,才會考慮轉向 Dimensity 9400。儘管 Dimensity 9400 的性能較為優越,但 Samsung 更傾向於使用自己的晶片,因為這樣的成本較低。

據悉,S25 FE 與其前身相比,其他方面的升級有限,因此若轉用晶片組,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銷售。距離 S25 FE 的發佈仍有數月的時間,未來將會有更多信息釋出,值得持續關注。

型號 晶片組 價格
Samsung Galaxy S24 FE Exynos 2400e $699 / 約 HK$ 5,442
Samsung Galaxy S25 FE 待定 (Exynos 2400e 或 Dimensity 9400) 待定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Samsung Galaxy Watch8 系列將採用方圓形設計

Samsung 的 Galaxy Watch8 系列預計將採用方圓形設計,類似於去年發佈的 Galaxy Watch Ultra。Galaxy Watch8 將提供兩種尺寸,而 Watch8 Classic 則只會有一種尺寸,並預期將恢復旋轉表圈的功能。

這些信息來自於對 Galaxy Watch8 Classic 的 One UI 8 Watch 韌體的深入分析。其中一個動畫文件顯示了相關的圖片,並顯示了 Samsung 為這些設備使用的內部代號。

目前未有 Galaxy Watch Ultra 2 的相關信息,因此原版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內繼續作為系列中的主要產品。根據上述圖片,Watch8 系列將擁有方圓形的外觀,但屏幕仍將保持圓形,這一設計風格將在整個系列中統一。

Galaxy Watch8 Classic 可能還會配備類似於 Galaxy Watch Ultra 的快速按鈕,以及擴展的震動模式支持。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款手錶是否會具備備受期待的旋轉表圈。

Galaxy Watch8 系列將搭載 One UI 8 Watch,這將帶來在智能手機上首次亮相的 Now Bar 功能。還將支持隨機表盤、電池保護功能(限制充電至某一百分比),以及一個新的快捷應用程式,允許用戶將一些常用應用直接放置在手錶表盤上。

型號 尺寸 價格
Galaxy Watch8 兩種尺寸 $[價格] / 約 HK$ [價格]
Galaxy Watch8 Classic 一種尺寸 $[價格] / 約 HK$ [價格]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Samsung Galaxy Ring 發售,價格為 $299.99 並附送 $100 禮品卡

隨著第一款 Apple Watch 超過十年前的推出,智能手錶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然而,儘管它們變得無處不在,仍然無法與像 Samsung Galaxy Ring 這樣的智能戒指相比,無論是在隱蔽性還是持久性上。Samsung 的首款智能戒指目前在 Best Buy 和 Amazon 有售,並附送 $100 禮品卡,起價為 $299.99 / 約 HK$ 2,339,這是歷來的最低價。

在許多方面,這款僅適用於 Android 的 Galaxy Ring 更像是現有 Samsung 用戶的配件,而非獨立設備。雖然它的功能不及 Oura Ring 4,但在硬件上表現優秀,並提供從 5 到 15 的多種尺寸選擇。此外,與 Oura 不同,Galaxy Ring 提供標準的活動和睡眠追蹤,無需支付月費,這對於對訂閱服務感到疲憊的用戶來說是一大優勢。

在基本功能方面,Samsung 的 IP68 防水戒指能夠測量血氧水平、皮膚溫度、心率,並追蹤步數和運動。然而,使用者需擁有 Galaxy 手機才能充分利用 Samsung 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獲取睡眠質量的見解和 Samsung 的 Energy Score 功能,該功能旨在量化疲勞程度。如果擁有 Samsung Galaxy Watch 7 或 Ultra,則還能獲得額外的電池續航時間,這得益於 Samsung Health 應用優先選擇傳感器的方式。

總體而言,Galaxy Ring 最適合現有的 Samsung 用戶,而不太適合其他生態系統的用戶。若符合此條件,目前的促銷活動提供了最佳的購買機會。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Samsung Galaxy Z Fold7 尺寸曝光,摺疊屏邊框更纖薄

最近,知名的中國爆料者 Ice Universe(近期也稱為 Ice Cat)透露了即將推出的 Samsung Galaxy Z Fold7 的厚度資訊,未摺疊時為 3.9mm,摺疊時為 8.9mm。這使其成為目前最纖薄的書本式摺疊設備,甚至超越了目前的領頭羊 Oppo Find N5,後者的厚度為 4.2mm。

今天,該爆料者再次分享了 Fold7 的完整尺寸,據稱未摺疊時的尺寸為 158.4 x 143.1 x 3.9 mm。與前一代相比,Fold7 更高、更寬,並且更薄。顯然,它也超越了 Samsung 迄今為止最薄的摺疊設備 Galaxy Z Fold Special Edition。

根據同一來源,內部摺疊屏的邊框將更纖薄。據稱,Fold6 的邊框厚度為 1.9mm,而 Fold7 將其縮減至令人驚訝的 1mm,Flip7 的邊框則為 1.2mm。

這些信息顯示,Samsung 終於意識到其中國競爭對手在摺疊設備的纖薄設計上已經領先,並決定在這一規格上展開競爭。不過,Fold7 的電池容量仍將保持在與前一代相同的 4,400 mAh,或許還需要再等上一年,Samsung 才能對此有所改進。

設備 未摺疊尺寸 (mm) 摺疊尺寸 (mm) 邊框厚度 (mm) 電池容量 (mAh) 價格 ($ / 約 HK$)
Samsung Galaxy Z Fold7 158.4 x 143.1 x 3.9 8.9 1 4,400 $[價格] / 約 HK$ [價格]
Samsung Galaxy Z Fold6 待更新 待更新 1.9 4,400 $[價格] / 約 HK$ [價格]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Tesla Semi 獲得 US Foods 加入,環保物流新選擇

0

Tesla Semi 最近迎來了新的用戶,這是美國第二大食品服務分銷商 US Foods,該公司在全電動 Class 8 卡車上展示了其標誌。US Foods 僅次於 Sysco Corporation,在美國的食品服務分銷商中按量計算位居第二。該公司加入了多個大型食品行業實體的行列,包括 PepsiCo 及其子公司 Frito-Lay,這些公司均已在其車隊中使用 Tesla Semi。

有關 Tesla Semi 的最新消息,X 用戶 Zanegler 在公司位於內華達州雷諾的 Gigafactory 附近捕捉到了這輛卡車的身影。Zanegler 是 Tesla Semi 和其工廠的知名追蹤者,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一消息,並表示這可能是一次訓練運行,Tesla 的駕駛員或教練正在指導 US Foods 的團隊。

US Foods 在雷諾擁有一個分銷中心,這或許是其決定開始使用 Semi 進行區域物流的原因之一。隨著市場上越來越多的電動重型卡車從不同製造商推出,企業對於使其車隊更環保的想法變得越來越認真。

Tesla 也在積極推進 Semi 的生產,根據公司副總裁 Lars Moravy 的說法,該公司的工廠屋頂牆體已於上週在雷諾完成,並正準備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安裝所有設備。他指出,首批高產量的 Tesla Semi 將於 2025 年底開始生產,並計劃在 2026 年初開始增產。

隨著 US Foods 的加入,Tesla 的客戶名單再次擴大,越來越多的公司計劃或已經在使用 Semi 來協助當地物流和運輸。這些公司包括:

PepsiCo
Walmart
Sysco
Costco
Martin Brower
Saia Inc.
UPS
Anheuser-Busch
DHL

許多其他公司也計劃在其車隊中使用 Tesla Semi。隨著試點計劃的持續進行,Tesla 似乎正在精心挑選那些有機會接觸這款車輛的企業。

Tesla 的創新不僅推動了電動重型卡車的發展,還在整個物流和運輸行業中引領了環保潮流。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這種清潔能源解決方案,Tesla 不僅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也在市場上展現了強大的成長潛力,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

Sony WH-1000XM6 預定於下周發佈,將帶來多項升級功能

5 月對於 Sony 來說將是一個繁忙的月份,除了已經安排的 Xperia 1 VII 發佈外,品牌的旗艦降噪耳機 WH-1000XM6 也確認將於下周發佈。 WH-1000XM6 預定在 Xperia 1 VII 發佈後兩天,即 5 月 15 日上午 9 點 PDT(下午 4 點 UTC)上市。

根據最近的消息,WH-1000XM6 將獲得多項重要升級。新耳機將搭載 Sony 的 QN3 處理器,這應該能提升音質及降噪性能。

此外,來自 The Walkman Blog 的新圖片展示了更新的鉸鏈機構,這將使 WH-1000XM6 更易於摺疊,方便攜帶。還有傳言稱,Sony 可能會為 WH-1000XM6 增加防水功能,但目前這仍然是推測。

產品 發佈日期 價格
WH-1000XM6 2023 年 5 月 15 日 $ 349 / 約 HK$ 2,724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

Honor 400 和 400 Pro 主攝像頭正式揭曉,預計於 5 月 22 日發佈

honor 將於 5 月 22 日發佈 400 和 400 Pro,並已開始釋出相關預告視頻。預告中顯示,這兩款設備均配備了一個 2 億像素的「超清 AI 相機」。

視頻結尾展示了兩款設備,Pro 版本位於上方,因其擁有三個鏡頭,而標準版僅配備兩個鏡頭。該系列的標語為「激發日常奇蹟」。

根據過往的傳聞,Honor 400 擁有 6.55 吋 AMOLED 顯示屏,具備 120 Hz 刷新率和 5,000 尼特的峰值亮度,搭載 Snapdragon 7 Gen 3 SoC,配備 8GB RAM,存儲選項為 256GB 或 512GB,主攝像頭為 2 億像素,還有一個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和一個 5000 萬像素的自拍鏡頭,電池容量為 5,300 mAh,支持 66W 有線快充。

另一方面,Pro 版本配備 6.7 吋 1080×2412 OLED 顯示屏,具備 120 Hz 刷新率和 5,000 尼特的峰值亮度,搭載 Snapdragon 8 Gen 3 SoC,配備 12GB RAM 和 512GB 存儲,主攝像頭同樣為 2 億像素,並具備光學防抖,還有一個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一個 5000 萬像素的長焦鏡頭及一個 5000 萬像素的自拍鏡頭,旁邊還有一個深度傳感器。該機型同樣配備 5,300 mAh 電池,但支持 100W 有線快充。

在歐元區,Honor 400 預計起價為 €499(約 HK$ 3,889),而 400 Pro 的起價為 €799(約 HK$ 6,222)。

以下為兩款設備的主要規格:

型號 顯示屏 處理器 RAM 存儲 主攝像頭 電池 價格
Honor 400 6.55 吋 AMOLED, 120 Hz, 5,000 尼特 Snapdragon 7 Gen 3 8GB 256/512GB 2 億像素 5,300 mAh, 66W 快充 €499 / 約 HK$ 3,889
Honor 400 Pro 6.7 吋 OLED, 120 Hz, 5,000 尼特 Snapdragon 8 Gen 3 12GB 512GB 2 億像素, OIS 5,300 mAh, 100W 快充 €799 / 約 HK$ 6,222

日本電話卡推介 / 台灣電話卡推介

更多手機開箱評價請即睇:手機開箱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unbox-review/mobile-phone-tab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