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Flare 一直都有為一般用家提供免費的網絡服務,最新就推出「1.1.1.1」的 DNS 加速服務。不單速度上比起 Google DNS 更快,而且更保證用家私隱,不會像其他 DNS 服務轉售用家資料圖利。
現時當用家需要進入指定網頁時,當輸入網址後,就需要向 DNS Server 詢問實際的伺服器位置。CloudFlare 認為現時的 DNS 通常速度慢且不安全。ISP以及其他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監聽活動者,看得到每個用家訪問的網站和使用的應用程式,即便這些內容已經過加密處理。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一些 DNS 供應商出售您的網際網路活動數據,或是利用數據對用家進行廣告宣傳。而 CloudFlare 更指出絕不會記錄用家 IP 地址,更留用了 KPMG 請其每年審計他們的系統,以確保說到做到。
比 Google DNS 更快
相信不少用家都有設定 Google DNS,以期望得到更快的反應時間,而 CloudFlare 亦有展示自己的速度測試,不單比一般的 IPS DNS 快上數倍,而且比起 Google 公開的免費 DNS 更快。設定亦十分簡單,只需要將用家的 DNS 指向「1.1.1.1」即可,以下是官方提供的全平台設定方式。
iPhone 設定方式
從您的 iPhone 主屏幕,打開 [設置] 應用程式。
點擊 [Wi-Fi] ,然後點擊列表中您最喜歡的網路
點擊 [配置DNS] ,然後輕按 [手動] 。
如果有任何現有條目,點擊每個條目旁邊的– 按鈕,並點擊 [刪除] 。
點擊 [+ 添加服務器] 按鈕,然後輸入1.1.1.1
點擊 [+ 添加服務器] 按鈕,然後輸入1.0.0.1。這是為了實現冗餘。
點擊右上角的“保存”按鈕。
Android 設定方式
請連接到您較喜歡的無線網絡。
請在瀏覽器中輸入您路由器的 IP 位址。
如果出現系統提示,請填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這些資訊可能會被標註在路由器上。
請在路由器配置頁面中,找到 DNS 服務器 的設置位置。
記下任何現有的DNS服務器項目,以供未來參考。
Replace those addresses with the 1.1.1.1 DNS addresses:
在選購電視螢幕時,經常會聽到 LCD、LED、QLED,2021 年更開始有 mini LED 與 Neo QLED 的新名詞,那麼這五者有甚麼分別呢?他們的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LED 已經是 30 年的舊物
LED 全稱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是 LCD 的後續者,它是於 1962 年通用電氣的 Nick Holonyak 開發了第一部可實際應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 1994 年,日亞化學工業才研發了藍光 LED,令 LED 真正擁有商用價值。LED 的原理由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半導體組成,通電後兩個半導體結合,從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能釋放。
LED 技術十分成熟,也是市場上最常見旳電視技術,很多二三線廠商都有生產能力,所以價格偏低,但由於 LED 電視已經進行價格戰多年,所以規格參差,同樣的 50吋 4K LED 電視在畫質、調色分區、聲音等都可以有很大差別,端看價格高低與廠商對品牌的重視。
QLED 顏色較 LED 鮮豔
QLED 其實真正的名稱為量子點顯示屏(Quantum Dot Display),乃熔融玻璃基質中合成了氯化銅和硒化鎘的納米晶體。QLED 電視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QLED 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簡單來說是把 LED 電視裡的 LED 大小控制在 0.2mm,傳統 LED 的五分之一左右。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 顆粒更小,以相同 LCD 螢幕相比 Mini LED 能塞入更多發光粒,畫面較 LED 或 QLED 更細緻、亮度更高,也會比 OLED 更省電,並可以達到精準調光,也不會產生 LED 背光光暈問題。
microLED 主要是微縮化 LED 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 LED 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 LED 粒小於 100µm,與 OLED 一樣能達到單獨粒子自發光。
Neo QLED 大小是 1/40 LED
Samsung 獨有的 Neo QLED 雖然有 QLED 四字,但實際技術上仍然是基於上述提到的 Mini LED,只是 Samsung 採用更小,尺寸為傳統 LED 1/40 的 Quantum Mini LED。Neo QLED 優勢是它在 LED 數量上更多,亮度更高,光暈出現的機率更低。
miniLED 會否有光亮度與燒屏問題
miniLED 使用 LED 燈泡發光,兩者的光亮度並沒有如 OLED 的損耗、老化、耗電問題,所以光亮度較傳統的 LED 要好。miniLED 採用傳統的 LED 顯示技術,所以並不會出現燒屏的烙印問題。
電視機頂盒有很多種,myTVsuper、小米盒子、Google TV、安博盒子、風雲 TV BOX、Now E 等等,這個全新企劃與你開箱評價各個市售的機頂盒。看看他們是否支援 1080p、4K、提供的端口有沒有 HDMI、USB、microSD、WiFi 等等。當然少不了看一下裡面的內容會有什麼,例如你是可以新聞直播,世界各地的電影,電視劇、綜藝、兒童、體育與成人內容等等。
這次與大家開箱評價的是「博視盒子 V3」,售價 $880。此機頂盒乃我們在市場上購買,並沒有自行登入 Google 等下載內容,也沒有通過 USB、apk 等加裝其他內容。
博視盒子 V3 BOSS TV V3 規格
處理器:Quad-Core A53 64Bit + Mali-T720 記憶體:2GB RAM + 16GB ROM 藍牙:4.1+ 網速:WiFi 2.4GHz、LAN 支援 1000Mbs 網速 畫質:支援 6K/4K/2K/ Full HD 1080P @60 fps 尺寸:96mm X 96mm X 19mm 重量:145g 售價:$880 直播頻道:有。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英國、美國、歐洲、泰國等 電影:有。 電視劇:有。 綜藝:有。 兒童:有 體育:有。SkySports、廣東體育、NBA、Formula 1、英超等。 成人:有
在選購電視螢幕時,經常會聽到 LCD、LED、QLED,2021 年更開始有 mini LED 新名詞,那麼這五者有甚麼分別呢?他們的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LED 已經是 30 年的舊物
LED 全稱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是 LCD 的後續者,它是於 1962 年通用電氣的 Nick Holonyak 開發了第一部可實際應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 1994 年,日亞化學工業才研發了藍光 LED,令 LED 真正擁有商用價值。LED 的原理由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半導體組成,通電後兩個半導體結合,從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能釋放。
LED 技術十分成熟,也是市場上最常見旳電視技術,很多二三線廠商都有生產能力,所以價格偏低,但由於 LED 電視已經進行價格戰多年,所以規格參差,同樣的 50吋 4K LED 電視在畫質、調色分區、聲音等都可以有很大差別,端看價格高低與廠商對品牌的重視。
QLED 顏色較 LED 鮮豔
QLED 其實真正的名稱為量子點顯示屏(Quantum Dot Display),乃熔融玻璃基質中合成了氯化銅和硒化鎘的納米晶體。QLED 電視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QLED 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簡單來說是把 LED 電視裡的 LED 大小控制在 0.2mm,傳統 LED 的五分之一左右。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 顆粒更小,以相同 LCD 螢幕相比 Mini LED 能塞入更多發光粒,畫面較 LED 或 QLED 更細緻、螢幕鮮豔度接近 OLED,亮亮度、對比與色彩超越 HDR,壽命比 OLED 多出 3-5倍,比 OLED 省電可達 80%,並可以達到精準調光,也不會產生 LED 背光光暈問題。
microLED 主要是微縮化 LED 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 LED 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 LED 粒小於 100µm,與 OLED 一樣能達到單獨粒子自發光。
miniLED 會否有光亮度與燒屏問題
miniLED 使用 LED 燈泡發光,兩者的光亮度並沒有如 OLED 的損耗、老化、耗電問題,所以光亮度較傳統的 LED 要好。miniLED 採用傳統的 LED 顯示技術,所以並不會出現燒屏的烙印問題。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分別應用 4,470mAh 與 5,050 mAh 電量。Nokia G20 運行 PC Mark 2.0 的使用時間為 14 小時 52 分鐘,而 Nokia X10 雖然小編試了 4-5 次,完成後都沒有出現結果 (即使更新至 PC Mark 3.0 都是),但從多次測試估算,使用時間必定超過 17 小時以上,連續使用時間亦是 Nokia X10 較出色。
Nokia G20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為 14 小時 52 分鐘
Nokia X10 17:52 開始 PC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
Nokia X10 到了 11:41,測試還未完成,估算使用時間必定超過 17 小時
Nokia X10 在油塘地鐵站內 5G 速度為 200Mbps
Nokia X10 的 5G 網絡測試
Nokia X10嘅 WiFi 規格手機網絡支援 5G 網絡,我地係油塘地鐵站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200Mbps,屬正常合理水平。